姜哲走在塞納河的左岸,想起莫泊桑的小說里講到,在他們那個年代,塞納河左岸住的其實都是一些混的不好的人。混的好的,都生活在右岸,時過境遷,現在的左岸成了法式浪漫和小資情調的代名詞。
放飛想象,讓他的心情變得輕松。
走了不遠,看到遠處一個熟悉的身影——雅克。
他快步迎上去,對著雅克揮了揮手。
午飯后,兩人通過電話。
雅克聽說他結束了參觀,便趕過來見面。
“去美院參觀,有什么感受?”寒暄過后,雅克問道。
姜哲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己的感受。
雅克一副你終于發現了的表情:“你的感覺很準確。我不明白,你已經能夠賣畫養活自己,甚至已經有了一定的名氣,還要跑去接受受那種傳統的繪畫教育。
法國曾經引領藝術時尚,但是自從出現了學院派之后,就變成守舊折衷的力量。當一個個新的藝術思想出現,這種反差格外明顯。”
兩人開始在河邊漫步,邊走邊聊。
“下午有什么安排嗎?”雅克問道。
姜哲說:“沒有計劃。”
雅克說道:“這里距離離奧賽美術館很近。我們去奧賽博物館逛一逛,去看看那些當年不被學院派認可的作品。”
姜哲欣然接受這個建議。
兩人步行來到美術館。
游客不多,兩個人很快就進入美術館。
姜哲第二次來這里參觀。
這里的內部裝飾有現代感,格局很像大商場里的商鋪。此外,參觀路線設計也不順暢。
這種感覺,與他參觀美院的感覺很像,我沒求著你參觀,是你硬要來參觀。
雅克引著姜哲,從自由女神像開始欣賞,或者說吐槽,
“這個雕塑,與紐約曼哈頓那個一模一樣,只是稍稍矮了許多。那時的法國非常富裕,造了埃菲爾鐵塔,還到處都是彰顯實力。”
繞過自由女神,進入一號廳,就看到了安格爾的名作——泉。
姜哲臨摹過這幅作品,再次看到原作,依舊很崇拜畫家創造美的能力。
“這就是古典美。”雅克小聲評論:“安格爾時任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的院長。如果你真的去那里讀書,就和他有了聯系。
這位院長,給所有的美院學生們做出了榜樣。很多畫家希望獲得認可,希望功成名就。在接下來的幾個展廳里,你可以看到學院派畫家們,把這種風格發揚光大,美女們,完美的比例和姿勢,大理石般的肌膚,同時,畫中內容出自古籍和典故,暗含著詩意和哲學內涵。
安格爾倡導的這種風格,就被統稱為學院派,也可以稱為新古典美主義。也是19世紀后半段的主流審美。可是,這位院長,幾乎就是就是學院派的最高境界,沒人在這種范圍內超過他。
不過,有一些畫家,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很快打破這種主流審美的束縛。
我們在奧賽博物館,就就可以看到整個顛覆的過程。”
來到這里的雅克變得越發健談。評論過后,還向姜哲詢問。
“你曾經學習古典主義,能不能說說這種風格的問題。”
姜哲說道:“古典主義力求完美。極致的美,也會有弱點,那就是容易變得不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