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康斯泰博爾是英國19世紀杰出的風景畫大師,他的藝術創作對之后的法國巴比松畫派和印象派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幅《干草車》,描繪的是薩福克郡與埃塞克斯郡之間的分界和斯塔爾河左旁的紅頂小屋,表現了英國的鄉村生活,曾經出現在國內的某一版美術教材中。
喬治薩塔布斯的作品——馬;喬治修拉的阿尼埃爾浴場;梵高在阿爾勒創作的第四幅向日葵……
一件件藏品,讓姜哲忘記了時間。
他在荷爾拜因的作品前駐足良久。
兩個使節這幅繪畫是小漢斯荷爾拜因的代表作,按照真實比例繪制。
左邊的男人是法國駐英外交官,佩劍上刻著他的年齡是29歲。右邊是法國的神職人員,胳膊下的書頁標有他的年齡是25,下方有當時最盛行的樂器。其中,有很精彩的細節,例如有一根琴弦斷掉了,左邊外交官的腳尖,無論你從哪個方向看,腳尖都仿佛朝向你。
姜哲的視線轉動,又看向荷爾拜因的另一幅作品——米蘭公爵夫人。
這是荷爾拜因繪制的所有女性肖像畫中唯一的全身像。
畫中的夫人獨自站立在地板上,背景為明亮的顏色,但是增添了她的影子,這意味著它的前面存在著一扇窗。畫家表現了人物端莊的儀表和嫻靜的微笑,服飾上的褶皺體現了高超的繪畫技巧。
姜哲看著這幅畫,回憶起在高考之前,自己曾經臨摹過荷爾拜因的素描作品。
如今面對畫家真跡,他再也按捺不住作畫的沖動,拿出了隨身的小本子,對照著荷爾拜因的作品,開始臨摹。
他的臨摹,引來了不少人的圍觀。
姜哲不在意旁人的圍觀。因為畫紙的尺寸,他只能把這幅公爵夫人的細節,分別臨摹。
專注的臨摹了頭像,手臂等細節后,覺得滿意,才繼續參觀。
當他結束參觀,走出美術館時,已經接近傍晚。匆匆的趕回住宿酒店,解決饑餓。
盡管英國的食物不怎么樣,但是餓的急了,快餐也不錯。
第二天去大都會參觀后,姜哲購買英國生產的不錯的畫材,開始嘗試寫生。
來倫敦一次,要畫一畫知名景點。
姜哲創作十幾幅水彩畫之后,結束了在倫敦的考察學習,踏上了趕往美國的航班。
來到米國,他馬不停蹄的開始去幾所有藝術專業的大學參觀考察。
三天的考察結束。
姜哲乘車來到紐約的長島。
這里三面環海,被郁郁蔥蔥的森林和草地所環繞。途中,他看到了與紐約不一樣的風景。
車子沿著道路,緩緩靠近一座現代風格的莊園。
進入大門,姜哲下車,看到了米勒已經出現在別墅大門。
米勒知道姜哲來紐約,就邀請他來做客。“歡迎,我的朋友。你終于來了。”
“謝謝。我來打擾你了。”
“別這么客氣,我給你準備了美酒美食,你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
米勒引著姜哲走進別墅寬敞的大廳。
橢圓的長桌上,擺滿了美食美酒。
米勒單獨宴請姜哲,所以,等姜哲一到,立刻請他入席。
傭人忙著給二人服務。
米勒舉杯,對姜哲說道:“你第一次來我的莊園,感覺怎么樣?”
姜哲說道:“非常棒。我聽說過長島。真正來到這里,還是受到震撼。”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