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工廠,幾位工人正在制作模具。
姜哲帶著新的雕塑來到工廠。站在車間里,看到了工廠常用的鑄造方法。
他已經根據喬治的建議,依據原本的泥塑,重新制造了一尊雕像。人物雕塑上增加寶冠和帶翅膀的靴子,雖然人物的形象沒變,但已經變成了珀爾修斯的形象。
根據他以往對鑄造青銅雕塑的理解,需要制作蠟像,然后制造模具,再灌入銅水。等到蠟像消失,青銅水冷卻,就完成了主要的制作。這就是傳統的失蠟法。
雕塑工廠的技術顧問圍繞著雕塑觀察,又計算半晌之后,告訴姜哲。如果用失蠟法鑄造青銅,有很大的可能會造成青銅水在某個細節處堵塞。比如,手指,頭發,寶冠等等。
“失蠟法可以用來制作一些中小型的物品。這種復雜造型的雕塑,通常會直接制作兩片外模的辦法,然后灌入銅水。”
他向姜哲介紹了幾種比較安全的辦法。
依據臘像制作更標準的模具,但是容易出現偏差。
為了增加鑄造成功的幾率,姜哲決定同時用兩種方法制作兩座青銅雕塑,反正不差錢。
他把鑄造青銅雕塑模具的事情交給技術顧問。然后自己動手制作,和工人一起制作大理石雕塑。
從切割材料,雕琢,打磨,每一個過程他都認真的參與。
過程中,他真正體會到這些親手制作大理石雕塑,有多么的不容易。
自己有現代工具和一些技術工人的輔助,尚且覺得累,那些古代大師制作雕塑的方法,必然非常繁瑣。
這種體驗也讓他了解了更多的材料特性,對于材料的把握更加準確。
隨著對雕塑細致打磨的進行,好消息陸續傳來。
青銅兩套模具的制造,非常成功……
灌注銅水很順利……
楷模的時間到了。
隨著技術工人把模具打開,姜哲懷著期待,看到了兩尊青銅雕塑。
反復檢查,確認造型沒有出現偏差,也沒有裂痕,姜哲放心了。接下來,就要進行打磨工作。
兩尊青銅雕像都很成功。姜哲不想做出兩座一模一樣的雕塑,就動腦筋在一些細節上做改動。
之后的幾天,他在制作大理石雕塑與青銅雕塑的工作間來回跑。
喬治和米勒聽到雕塑制作成功,也來到工廠。
喬治看過一座大理石雕像以及兩座青銅雕像后,建議姜哲在雕塑上留下自己的簽名。
姜哲考慮好簽名方式,用一枚小鑿子,在打磨好的雕塑上刻下一行字。是姜哲兩個字的英文版。
他將開頭字母大寫的j,則做了一點花式的裝飾,又刻上了制作完成的時間2004年7月。
米勒看過之后,給出提議:“你的簽名中,大寫的j,可以作為你的獨特簽字標記。”
“謝謝這個建議很好。”姜哲又在其他的雕塑上留下簽名。三座雕塑上,簽名的位置不同。
喬治告訴姜哲:“大理石雕像和一件青銅雕塑,會留在莊園別墅。我會把另外一件青銅雕像,推薦給大都會博物館,我甚至已經想到,雕像可以放在什么位置。這件事情就由我來處理,當然,你需要耐心的等一段時間,畢竟,說服一些人,需要時間和機會。”
姜哲同意喬治的做法。
雙方沒有提錢的事情。
姜哲考慮,如果自己的一件作品能留在大都會博物館,錢不錢的,也不重要了。
何況,在米勒和喬治的幫助下,完成了三件雕塑,系統已經提示,雕塑的任務已經完成過半。他原本預計在三年內完成這個任務,如今,速度大大加快。
任務的獎勵,必然超過酬金,所以,沒必要計較。
回到莊園,姜哲再次收到秦教授,還有汪真等人的催促電話,
他在米國呆的時間,超出了原本的計劃。此時,雕塑完成,應該回國了。
姜哲把急著回國的原因告訴米勒和喬治,向他們提出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