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上,擺著一些羊城常見的美食和酒水。畫中,大排檔的煙火氣,與城市的夜景,既有對比,也有微妙的和諧。
兩組畫都采用常見的素材。
姜哲刻意用最常見的內容,表現不一樣的感受。
第一組稿子,是對很多素材的拼接。
第二組稿子,有對現實的改動。
只是因為寫實手法的視覺效果,讓人很難想到,畫面中的場景與現實有差異。
在構思這些稿子的過程中,姜哲既沒想技法創新,也沒有去做宏大敘述。
他想表達個人的感受,表達對羊城之行的一些感悟。
自己不是土生土長的羊城人。作為一個外來者,他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領會看到的景象。
這些稿子中,有多重視角,有坐在車上向外看的,也有在街邊駐足,觀察所得,還有的是站在窗戶內向外看。
姜哲不知道別人去羊城會不會有類似的感受。
看到的每個人,每一個瞬間,都是一個故事,無論看起來有多么普通的人,都會有屬于他的精彩或悲傷。
但是,那里的故事無論怎么精彩,與自己沒有關系。
這種過客的感受,也是生活在一個大城市里的人的生活現狀。
姜哲回味著外出的所得所思,開始了正式創作。
創作期間,陳嫣回到濱海。兩個人經常在別墅里見面。
姜哲也并沒有因此拖慢創作速度。
完成兩幅作品的第二天,姜哲把秦教授和胡老師請到別墅。
兩人看到了姜哲剛剛完成的兩幅作品。
與以往的正式創作相比,這兩幅的尺寸不大。一幅是50x70厘米,另一幅是46x83厘米。
秦教授觀察表現黃昏街景的作品。半晌之后說道:“這幅畫的表現手法,屬于你經常用的創作手法,不過,與你以前描繪的街景不一樣。具體的分析,我還要再思考。”
觀摩第二張畫時,兩位老師都發覺,畫中有自己的形象,覺得有趣。
“畫中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細節,在這里有一個空的玻璃杯,還有一個空位。不知道是誰的。”胡老師問道:“你是有意使用懸念?這有可能是上一個客人留下的,但也有可能是留給某人的。”
姜哲答道:“我在創作過程中,想到了卡拉瓦喬的一幅作品,表現某個晚餐的那幅畫。
那幅畫中,卡拉瓦喬給觀眾留下了一個空位,這個空位會引發觀眾聯想,有接受邀請,然后入座的想法。”
秦教授說道:“你的作品,與卡拉瓦喬的手法不同,雖然你也給畫面留下了一個空位,留下了一個空杯,但卻沒有留下任何進入這個空間的道路。
我看畫面中的幾個人,有隔著玻璃觀察的視覺效果。
似乎很近,其實有間隔。
所以,這幅畫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孤獨寂寞。就像我們生活在城市中,但與很多事情過人,永遠隔著一層玻璃,仿佛是一個局外人。”
“老師,還是您看的明白。”姜哲端來水果茶點,請兩位老師坐下慢慢聊。
秦教授已經看過了畫面細節,就坐到椅子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然后問道:“姜哲,怎么想到創作這樣的畫?似乎是放棄了一些優勢。”
姜哲問道:“老師,您覺得這算是失敗嗎。”
秦教授搖頭:“這種畫面的氣氛,有些平淡,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