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是模仿別人的風格,比如意大利風格,比如歐洲古典主義的風格。
第二類是唯美風格,你畫過一些肖像,融合了古典主義和印象派繪畫的優點。
第三類是現實主義。我最看好你描繪的那些現實主義的作品。
當然,我不是說你其他的作品不好,但是我認為,你在這個方向上發展,能發揮長處。”
姜哲聽到這位教授的觀點和秦教授的觀點有一致的地方,就虛心請教。
我研究過現實主義的發展。
簡單來說,當下所有的現實主義,繼承了19世紀中期法國現實主義藝術,是也就是由庫爾貝、杜米埃和米勒所開創的藝術風格。
基本定義是如實描繪眼睛所看到的現實生活場景,不受個人偏見的扭曲,反對夸張的情感主義,作品有較多的客觀真實性。
但進入20世紀后,因為國家背景的不同而演變出不同的現實主義。
舉例說明,以大眾勞動生活為主題的蘇式現實主義。但這種現實主義包含了很多的對大眾生活的詩意想象因而更像是理想主義。盡管蘇式現實主義的畫面視覺效果相當真實,但它所傳達的社會生活內容有較多美化修飾和夸張想象成分。美式和歐式的現實主義,雖然在人物造型或畫面形式上多有變形扭曲之處,但其觀察生活的立場、態度和眼光能多用批判視角,尤其致力于對社會不公正和陰暗面的揭露,因此所描繪出的社會生活內容相對真實性較強。
這些發展,各有優點也都有問題。
我一直認為,現實主義藝術是人類藝術的主流形式之一,可能會因為外部條件的某些變化而時盛時衰,但永遠不會過時、消失和滅亡。因為生活永遠在變化,表現真實生活的藝術也必然會隨之變化,這是它內在的不斷更新的成長動力。
不論何種現實主義,只要能基于客觀立場如實描繪現實生活主題,就不會喪失它的美學與社會學價值,因為現實生活永遠是藝術創造的不息之源,雖然藝術家在描繪生活現象時有立場和態度的差別,但無論批判或頌揚,其實都是以不同方式對社會生活是藝術基礎的價值肯定。
這種手法,很容易表現客觀生活內容。這也是現實主義藝術不可改易的本質。
還有一點很重要,你擅長生動形象的寫實手法。有在這方面超越前人的潛質。”
喬治同時突然轉換了話題:“姜哲,你認為我說的有一定道理嗎?你對于讀研究生有什么期待嗎?”
姜哲認為,喬治的分析有道理,但不一定全對。對于考研的問題,已經回答過無數次,所以,他用出了公式化的回答。
喬治教授搖了搖頭,說道:“這些回答太過籠統,你想聽聽我的建議嗎?”
“非常期待。”姜哲依舊是一幅虛心求教的模樣。
“我從事藝術史研究和藝術批評,以從業多年的經驗判斷,以你現在的藝術水準,無論去哪里讀研究生,很少有人能在藝術技巧方面,給予指導。你應該也有這方面的感受。
技巧或者說繪畫認識的提高,很難由別人教會,更多是由自己的感悟。
研究生階段的導師,會給你一些方向性的指導。
在我看來,你現在需要的,不是學生時代的學習,而是要建立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表現風格,是對過去觀念和形式的偏離,是開創。
你需要批評,需要創作方向的建議。
所以,我希望你來哥大讀研究生,甚至在未來,能在哥大讀博士。
我想,這里能夠給你創造最寬松的環境,這里還有最好的市場,最豐富的學習資料,以及最專業的指導。”
姜哲很佩服對方的博學,但沒有直接答應,只表示也期待得到對方更多的指點。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