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嫣來到別墅,陪著姜哲,度過了輕松愉快的一晚。
第二天,姜哲來到學校銷假。
銷假過程中,學生處的老師和胡老師都詢問他參加復試的結果如何。
姜哲只能回答,還要等通知。
胡老師寬慰他,耐心等待。
秦教授把姜哲約到辦公室,了解詳細情況后。
聽到姜哲轉述與兩位教授的談話內容,秦教授為了讓姜哲不再憂心結果,巧妙的把話題,轉到了米國藝術。
姜哲把帶回來的幾本書也一并拿來。
秦教授翻看著畫冊,隨口說些自己對作品的感受。
“波士頓畫派代表人物的作品中,有對華國文化的吸收和融合。這些作品經常描繪優雅奢華的室內場景、身穿華國服飾的女性以及具有東方裝飾風格的家居物品。”
秦教授看到埃德蒙·查爾斯·塔貝爾都作品《接龍》。
端詳片刻之后,繼續說道:“我在其他畫冊上,看過這幅畫。你買的這本畫冊,印的更清晰。”
姜哲已經仔細分析過這幅畫,就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畫家的女兒瑪麗和她的母親坐在房間里玩紙牌游戲的場景,光線透過窗戶照亮了瑪麗的臉頰和右肩,令她身上的紅色衣服格外顯眼。這件衣服具有典型的清代樣式,領口、袖端和衣襟帶有精致的繡花包邊。”
這本畫冊上,還有約瑟夫·德坎普的《皮爾遜小姐的肖像》畫家對金色如意云肩和袖口的反光處理,生動細膩地表現了奢華面料和精致做工。類似的服飾還出現在作品《紅色和服》中。這幅畫的翻譯,出錯了。”
秦教授找到這兩幅作品。
看罷,說道:“不是翻譯錯了。人物服裝上的白色如意刺繡云肩、大襟、右衽和挽袖,是中式服裝的典型特征。畫家用和服為作品命名,是對清代服飾的誤認。
這種誤解,恰好說明,歐洲藝術家和設計師借鑒了咱們國家的傳統藝術和文化,但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歷史和文化意義。
在當時的米國社會,中式衣服以其獨特的廓形、精致的刺繡和奢華的面料受到富貴階層的青睞。波士頓畫派畫家將身穿華國服飾的優雅女性融入生活場景,正是對當時米國文化風尚的體現。”
兩人就這個話題,展開了討論。
“從表面上看,這些元素反映了米國上流社會對華國服飾的迷戀,但深入研究作品背后的背景便能發現,擁有學院派身份的波士頓畫派藝術家們深受“文雅傳統”的影響。
他們通過帶有華國服飾的畫面,創造了不同于歐洲印象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審美范式。”
“波士頓畫派誕生于復雜的歷史語境,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的米國社會正被一系列重大變革所重塑。米國的發展經歷了從認歐洲殖民化、塑造自我的民族化,到表現自我的國際化歷程……”姜哲在討論過程中,選用了克里和喬治的部分觀點。
雖然,他不認同兩位教授的全部觀點,但是,談話的一部分內容,讓他覺得有用。
秦教授發現,姜哲出國一趟居然有了一些新收獲,就打算另找時間,談談對讀研的選擇。
當然,姜哲收到通知之前,秦教授只是建議他把精力用在畢業創作上。
姜哲明白,當下自己只能等考研結果,想多了也沒什么用。
他恢復了搞創作的生活節奏。
在緊張和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濱海藝術學院的學生當中,陸續有人收到了好消息。
“恭喜,簽了合同,就有了去向。安心的完成畢業創作和論文。”胡老師在辦公室,接待了幾個來報告喜訊的學生。
有一個人被某游戲公司錄取,另兩人的考研成績很好。
與此同時,姜哲收到了期待已久的通知。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