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過后,進入正題。
姜哲幾人分別說出自己的要求。
劉師傅看過幾人的作品圖片后,開始給出建議。
“最近剛到了一批新框,我把樣品帶來了。“
他帶著幾人先挑選,然后比對。
付敏的指尖撫過古銅色框子的浮雕葡萄紋:“我的作品配這個,應該不錯,光照下來會有藤蔓投影“
“建議選寬度遞減式復合框。“牟星掏出筆記:“根據視錯覺原理,7cm外框+3cm內框能讓畫面產生“
“停!“付敏把頭發理了理:“我是來選框不是來上課的!“
姜哲的視線樣品墻上掃過。
看到一款黑胡桃木外框,想起在紐約某畫廊看到的展覽——這種裝裱法,也許能讓觀眾聚焦筆觸肌理。
他記住這款,又去看其他的外框。
最終選出三款,進行比對。
“試試這種!“劉師傅用托著鎏金框湊近,“這款仿威尼斯古董框,雕的是月桂葉紋“
蘭馨在國畫裝裱區犯了難。
畫廊工作人員打開幾種高檔綾絹,介紹那種紋樣適合工筆,哪些紋樣配寫意。
“試試這個。“姜哲不知何時走來,抽出一卷淺青冰裂紋綾子。“和你作品中的部分顏色呼應,又不相同。“
蘭馨和姜哲討論起隔水的選擇。
不久,付敏也來詢問姜哲的意見。
“姜哲!這框襯我的作品,有沒有視覺沖擊力?“
姜哲說:“是不是有點老氣?”
牟星更直白:“像燒烤攤的啤酒和小桌子。“
“去死!“
牟星已經選好了外框,算好價格后說道:“全套的價格,好貴?”
蘭馨也有這種感受,放在以前,她可舍不得用這么好的裝裱材料,但是為了參加畢業創作展覽,再多的錢也要花。
經過討論比較,姜哲選擇了黑胡桃木有簡約浮雕的外框。
付敏選了柚木仿古框,年輪紋路與筆觸肌理形成雙重韻律。牟星給作品配了7cm寬金屬色在框,鏡面效果能倒映觀眾身影。
蘭馨最終選定宋式裝裱,淺青色綾絹隔水,印有暗紋云氣。
當然,這些選擇,還要拍照,給各自的導師過目。
目標完成,姜哲幾人從畫廊離開,感覺又輕松了一些。
原本計劃著要一起吃飯,可是姜哲接到了一個電話后,無奈的對付敏幾人說道:“抱歉,今天沒法一起吃飯了,家里又來客人了。”
“你快回家吧,不用送我們。”蘭馨說道,
姜哲說:“送你們的時間,還是有的,走吧,上車。”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