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陛下最委屈的地方就在這里,當初實施這個策略的時候,包括一些普通的老百姓在內,他們也是知道這件事情了,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現在出了事兒了,你們這些人就想把自己給摘出來,把所有的過錯都放到皇帝陛下的身上。如果要是能夠讓皇帝退位換取大唐帝國退兵的話,沒準有些人也準備這么辦。
在拜占庭帝國的內部跟大唐的情況也差不多,總有一些世家大族橫在朝廷里面,雖然前些年已經給拔毛拔的不少了,讓他們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不敢對皇上的事情多說話,可是現在在讀書人的支持之下,這些人又開始鋌而走險了。
對于他們來說,保障整個國家的穩定才能夠實現家族利益繼續上升,原本以為跟大唐帝國簽署了協議之后,咱們至少能夠有個三五十年的和平,在這段時間內沒有太大的戰爭,咱們都能夠找到一個發展的時間,可惜的是咱們這位皇帝陛下根本就不安分。
自從上次協議簽訂之后,咱們這位皇帝陛下就開始變臉了,每時每刻想著就是利用這種非正常的手段,讓大唐帝國的傷亡每年遞增,等到大唐帝國受不了這樣的傷亡狀況的時候,自然而然的也就把他們的軍隊給帶走了。
其實這樣的想法表現的非常幼稚,連普通的孩子都知道,我在這個地區投入了十兩銀子,如果要是只收回了二兩銀子的話,那么那八兩銀子不等于我損失了嗎?如果要是一個弱者,沒準他自己就認這個損失了,可大唐朝廷是一個弱者嗎?你能讓他自己認這個損失嗎?
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自從那位皇帝登基稱帝之后,在整個大唐帝國的周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占得了便宜。而且大唐帝國想占領你的土地的時候,那簡直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雖然這里跟大唐帝國的國都離得比較遠,但并不代表著他們對周圍的控制力就會下降。
所以當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搞出那些事情的時候,大唐帝國立刻就有了反應了,人家這一次并沒有想干那些小規模的戰爭,人家要做的是大規模的戰爭,而且三路大軍每天都有新的進展,皇帝陛下在晚上也終于是睡不著覺了。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解決辦法,可是無論自己怎么思考,眼前這個局勢仿佛都是擺脫不了的。
對于拜占庭帝國的朝廷來說,他們現在做任何事情都已經晚了,首先就是李成義關閉了談判的大門。上一次已經被你們耍了一次了,你們一邊談判一邊暗地里搞小動作,真以為我們都不知道嗎?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是我們什么都不知道的話,那還真是便宜你們了,其實你們這
些家伙做的事情我們老早就了解到了,同樣的事情絕不能夠第2次發生。
其次就是這次國內的動亂跟前幾次完全不一樣,前幾次的時候能明顯看出來僅僅是地方的一些農民吃不下飯去,所以這些人就準備在各種地方鬧事,最多也就是讓自己的肚子能吃飽飯就行。
可這一次鬧事表面上是農民,暗地里都是那些世家大族,甚至還有社會上的一些讀書人,常年的戰亂已經侵襲了他們的利益。在他們的利益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這些人接到了大唐帝國遞來的橄欖汁,從地方開始包圍中央,一步一步的向上進行滲透,希望能夠通過他們的干涉,讓整個拜占庭帝國來一次洗牌。
這也是這位皇帝陛下最為害怕的事情,如果要是這種洗牌成功的話,他根本沒有能力繼續留在皇宮當中。普通老百姓鬧事,他根本不放在眼里,因為那些人不具備多少的攻擊能力,只要是上下一心斷了所在地區的錢糧,狠狠的餓他們一陣子,把他們控制在某個區域之內,那么這些起義軍都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可如果要是有世家大族和讀書人的參與,那這件事情就很快不一樣了,地方上的地方官也不會專門的鎮壓這些起義軍,甚至是跟起義軍商量好了,讓他們到別的地方去作亂這些農民起義軍如果要是流動起來,那他們就會跟滾雪球一樣的增大。畢竟全國各地吃不上飯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稍微的一忽悠,那可就是幾十萬人以上。
當一支農民起義軍發展到幾十萬人以上的時候,這已經是不受控制了,這已經是有了推翻所在朝廷的能力了。各地區的地方官員也沒有掌控全局的能力了,大唐帝國之前所說的支持在面對著幾十萬人的起義軍的時候,或許都顯得蒼白無力。
拜占庭帝國的皇帝能夠看明白這一點,他已經看出了李成義的險惡用心了,那就是先把地主階級和讀書人給忽悠住,讓他們面對地方起義軍的時候,最好是能夠高抬貴手,讓這些人別在這塊區域里給弄死了,到各地去流竄一圈。
用這種方式給中央朝廷施加壓力,殊不知這里面也是暗藏禍心的,農民起義軍不在本地鬧事,到了別的地方會吸引更多的貧苦老百姓加入。一旦要是當他們認為自己實力可以的時候,原本那些支持他們的地主階級也就不會放在眼里,按照他們的想法。憑什么這個江山你們說了算,我們現在擁有幾十萬大軍,我們也應該有說了算的資格。
當農民起義軍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后,李成義就知道接下來的事情不著急了,這些農民起義軍會幫我們把整個國家的體系都
給打垮,而我們只需要挑一個合適的時機跟隨這些農民起義軍進入拜占庭帝國就行了。
拜占庭帝國的皇帝看明白了這一系列的陰謀,但是也沒有什么用處,你看明白了又能如何呢?難道以你現在的能耐,以你現在在全國各地的聲望,你還能夠阻止這件事情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