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宋青瑤進了正堂,入面便是一行高大的石刻。
左邊知行合一,右邊兼容并蓄,正中心為大明之強盛而讀書。
不用說,最中間那句話就是出自沈若凡嘴中,本來只是戲言,但被較真的老夫子記下。
原話是崛起,但老夫子覺得這兩字不好,因為現在的大明不適合用崛起,雖說蒙古和滿清都常常搞些動作,但明面上都是對大明俯首稱臣,接受大明的冊封,所以改為強盛。
十六個字,都是沈允全親自書寫,鐵畫銀鉤,筆力蒼勁,即便見了不少,但沈若凡再次見到依舊不免感覺震撼。
不過此刻廳中人員眾多,又都是一方巨頭,沈若凡不敢多分神,進了廳中朝沈允全先見了禮,又朝周和夫婦和藏劍山莊段八方點頭示意。
至于其余人,沈若凡則毫無表示,當沒看見。
“這位公子就是說出這為大明富強而讀書的少年英才?”一個中年人看著沈若凡,面帶贊許之色。
“不錯,就是他說的,就是可惜他心不在仕途,我連讓他來當先生,都不愿。”沈允全開口道,朝沈若凡揮了揮手,“若凡過來,快來見過李三思李大人。”
“晚輩沈若凡見過李大人。”沈若凡上前敘禮,其實不用沈允全介紹,他也認識,當賊的怎么可能不認識這里的地方一把手?
李三思,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全稱是戶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劍巡撫鳳陽,明朝的官職的官職很復雜,成祖皇帝朱棣開了加銜制度之后,就開始給一大群官員享名而不加實權。
不過雖然這戶部尚書是虛銜,可以這大佬的身份如果入京恐怕也直接成為真正的戶部尚書,六部第二的大佬。
就是現在也是一流人物,簡而言之就是大佬。
“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拳拳的報國之心,真是后生可畏。若人人如此,大明興盛矣。”李三思摸了摸胡須,一臉贊賞道。
“三思,你是太捧高這小子了,這小子呀,有本事,就是懶的可以。”沈允全笑呵呵道。
“那是三思沒有先生高見。”李三思笑道,雖然他現在是這地方一把手,但在沈允全這個白身面前反而要低上一頭,因為沈允全在士林的名氣實在太大,大到就是當朝首輔也不敢在他面前擺譜,何況李三思還受過沈允全提攜之恩,算是沈允全半個門生,完全沒敢擺他的譜。
沈允全笑了笑不再分論,而是道:“外面書畫多是名家手筆,但這個展覽,卻不僅是為這名畫高潔,更多是想見見新入門學生的能力。列位多半都讓家中子弟進入,不妨隨我一同見見這些新入門學生的文筆,還有這書院的布局設施。”
其余人紛紛點頭贊同,他們中除了少數人之外幾乎都被自己的孩子送進來,的確想要看看,而且就算沒有,沈允全提出的話,也不會有什么人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