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同流冰的冰獄結界,或許在靈活性上無法同領域相比,但展開后持續提升自身冰元素法術傷害跟持續對領域內敵人施加降低全身體速度的冰元素侵蝕的效果,其實已經足夠保證其在固定區域內的作戰中處于絕對的優勢了。
但他們卻并未選擇這樣的做法,亦或者說,正因為一路以來他們都在以近乎變態地要求苛刻著自己,他們才能憑著這樣的資質追趕上執死者等人的腳步。
放低要求或許能讓他們變得輕松上不少,可倘若是追求輕松的話,早在地錯世界時,他們就可以盡情選擇那條更輕松的道路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壓榨跟逼迫著自己。
還是那句話,既然選擇了以‘最強’為目標,那就必須做到極致,而非打著什么‘盡量’‘盡力’‘試一試’‘這樣也不錯了’的借口,這就是辛萊萊的風格。
而回到正題上,在見識過近乎完美的幽冥領域跟相對沒那么完美的冰獄結界的情況下,究竟要怎樣的主場型領域,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
先前困擾辛萊萊的,便是這一點。
而當時的他想到的路線,是尋找一種能將自身全部的法術統合起來的方法,也就是尋找一種能同時對噬滅術、引力術、縫合術這些原理上截然不同的法術進行增益的全能型領域。
事實上,從結論上來講,這并沒有錯。
如果想要研究出一門有潛力追上幽冥領域的領域型法術的話,那么上面的這些條件,充其量只是最基礎的一步,因此從要求上來講,在以幽冥領域做為對比對象的情況下,上面的這個要求其實并不苛刻。
重點在于出發點。
最初的辛萊萊,其實是單純地想按照幽冥領域那樣,讓自己創造出來的領域能全方位地對他們創造出來的那些法術進行增強,簡單來講,就是讓晶元縫合術的治療深度再深上個一兩個數量級,讓亂星術引動的引力再多時的千來倍什么的……總之就是得做到上限上的全方位提升。
可當進行實踐后,他們便很快發現這樣的想法根本就不可能行得通,甚至辛萊萊的思路也一度陷入瓶頸當中,無論翻閱多少資料,都始終無法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
直到他在克拉伏特無意間的自言自語下,猛然反應過來他們陷入的誤區為止。
他們的出發點錯了。
想要讓他們的全部法術得到增益,正確的方式從來不是像幽冥領域那樣讓其具備提高自己全部法術上限的能力。
亦或者說,或許這世上確實存在那樣的領域,但那絕對不是現在的他們能創造出來跟駕馭得了的。
執死者的幽冥領域能產生那般變態的增益,是因為對方身上封印著跟整個幽冥界掛鉤的幽冥本源,是因為對方在底蘊上天然就比他們龐大得多,因此才能承載得住如此變態的領域類能力。
而從頭到尾幾乎一路白板走過來,傳承底蘊上比錢兜還干凈的他們,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潛力,這是必須面對跟承認的客觀事實。
換而言之,他們要的全方位法術增益,絕不會是提高全部法術在效果上的上限,因為這根本不是他們現在能承載得了的東西。
那么,該從哪里入手?
在放棄提高法術本身的效果上限這條路線后,究竟還有什么能讓他作為切入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