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類禱告,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當對方在放屁,收割掉信仰之力后便拍拍屁股走人,如果真犯賤到去幫對方實現欲望的話,只會白白助長信徒的貪欲,讓其變成凡事都只會祈禱神靈來給自己開個掛的廢物。
而除開上面這種完全沒必要理會的禱告外,另外一種同樣不需要進行過多處理,但又在信仰之力產出中占比最多的,便是基于日常習慣跟需求的禱告了。
比如他們曾見過不少次的太陽神教彌撒,以及一些習慣性地祈禱神靈保佑自己今天不出意外的禱告,都屬于這種類型的信仰之力事務。
跟第一類型信仰之力事務里面的禱告內容相比,這種類型的禱告產出的信仰之力在純凈度上要好上不少,甚至其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完全可以視作整個信仰之力的根基來看待。
對神靈而言,一旦在信仰之力中發現這種類型的禱告,便代表著其又多出了一個每天都能穩定為自己提供信仰之力、并且還不需要費太多心思去管理的優質信徒。
而對信徒而言,其自身或許只是將這種日常型禱告當做一個習慣,可事實上,當其長時間地進行這一行為后,其便會在神靈那邊積累下一筆相當醒目的‘功績’。
而當信徒有了這份‘功績’后,一旦其未來遇到什么需要神靈那邊動用信仰之力進行幫忙的緊急情況的話,只要不是太離譜的事情,神靈那邊基本都會無條件的出手,甚至理論上來講,替其滿足一下第一種類型的禱告,都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可以說,第二類信仰之力事務雖然在處理上只需要按照流程登記一下、給一直堅持的信徒設置個‘打卡獎勵’什么的,但卻是神靈跟信徒們間最重要的一種互動,更是整個信仰體系的基石所在,像他們剛剛收割來的那1.33盎司的信仰之力,其中的99.5%以上都是這么積攢下來的。
而除開上面這兩種信仰之力事務以外,剩下兩種需要處理的信仰之力之力事務,雖然在信仰之力的產出直接占比上極少,但對神靈在一片區域內的信仰傳播效率以及信仰的堅定程度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至于其具體是什么,答案也很簡單,假設將神靈的信仰管理過程比作一次市場經營,其中第一類跟第二類信仰之力事務,便可以看做是‘非受眾的客戶建議’跟‘穩定后的客戶基數’,而第三類與第四類信仰之力事務,則可以看做為‘急待滿足的客戶需求’跟‘超出服務之外的口碑’。
前者其實很好理解,就跟他們過去見到過的一樣,一個優秀的神靈,麾下除了普通的信徒以外,其必然還存在一批能夠運用其奇跡與禱告的核心信徒存在,而這些信徒每次動用奇跡與禱告時產生的信仰之力需求,便是資料中歸納的第三類信仰之力事務。
從占比上來講,這類信仰之力事務其實并不多,即使將那些單純因為積累了足夠‘功績’而除非了‘獎勵’的信仰之力事務也一并算進去,其在他們一天要處理的各種禱告中也僅僅只占了0.5%不到。
可就是這占比0.5%不到的事務量,卻能占據住一個神靈90%以上的精力,或者說,真正把樂園中那些應聘了大型神教神靈位置的神靈系契約者們累瘋的,就是這0.5%不到的禱告內容。
不僅如此,從影響力來講,這一部分的信仰之力事務的處理結果好壞,可以說是直接影響到了神靈在信徒中整個信仰的穩定程度,也是評價一個神靈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標準。
以他們過去的情況為例,身為萊萊神教一員的他們,靠著萊萊神教團隊技能提供的幸運增益,已經不知道享受了多少次歐皇的感覺了,而他們每次觸發這份增益時,實際上都是由山兮那邊在萊萊神教信仰之力的‘后臺’及時處理了他們的‘申請’,這才讓他們每次都能夠及時觸發上這份增益。
包括他們過去從熾金教團跟正罰教團那邊見到的一些神教特有技能,其都是依賴于神靈的及時回應才得以生效的。
那么,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信仰系的契約者發現自己過去能穩定觸發的禱告跟奇跡,因為神靈的處理能力不夠,忽然在某些時候失效了呢?或者說,其在信仰了某位神靈一段時間后,發現這名神靈并不具備穩定的禱告處理能力,導致其每次釋放的禱告跟奇跡都存在極其巨大的成功率波動呢?
毫無疑問,99%以上的信仰系契約者,只要遇到過一次這種情況,幾乎都會考慮更換一家更可靠的神靈繼續信仰,而不是繼續吊死在那棵不穩定的爛樹底下。
畢竟,對以奇跡跟禱告作為核心能力的那些信仰系契約者來講,禱告與奇跡能否穩定生效,可是真正意義上足以決定性命的東西,尤其是那些戰斗系的奇跡與禱告,這要是在戰斗中因為神靈的能力不足而突然發動不了或威力大減的話,那是真的得要命的。
作為神靈,面對第三類型的信仰之力事務,可以直白地告訴信徒因自己能力有限,而只能保障多少多少人以內的核心信徒能穩定觸發自己這邊的奇跡,但絕不能讓已經進入名額之類的信徒遇到這種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