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驍明將杜笙帶到胡枚面前,介紹道:
“胡老你好,這位是《生死不離》的創作者。”
杜笙給足禮數,笑著打招呼:
“胡老師你好。”
“年輕人不錯嘛。”
胡枚溫和地點點頭:
“這個年紀能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實屬難得。”
杜笙謙遜地回應:
“胡老師過獎了,這里高手如云,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胡枚似乎對杜笙的印象很好,笑道:
“你為《大唐雙龍傳》創作的《劍心》我也聽過,的確是絕妙搭配。
相信《生死不離》這首優質歌,也能為我們紅十字公益宣傳增添不少光彩。”
附近藝人此刻都不說話,目光是不是瞄向那邊。
見胡枚不僅對杜笙真誠贊許,還抱有如此高的期待,他們心中不免有些詫異。
《生死不離》這首歌他們都聽過,優秀是肯定的,但值得如此器重嗎?
更令他們驚訝的是,胡枚竟主動遞上名片,表示有意在未來某個項目上與杜笙合作。
這不僅是對杜笙才華的認可,更是給予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
這一刻,眾人對杜笙的看法更是拔高許多。
杜笙有些受寵若驚,笑容多了幾分真摯:
“謝謝胡老師厚愛,很是期待啊。”
閑聊結束,會議正式開始。
胡枚詳細規劃了mv的拍攝與錄制流程,包括歌曲的分工、拍攝地點的選擇以及后期制作的方向等。
杜笙作為《生死不離》的原創者,在演唱部分自然占據重要位置。
特別是在副歌部分,他將起到引導作用。
安排妥當,見眾人均無異議,胡枚便帶領大家前往錄音棚。
《生死不離》這首歌本身難度不高,加之各位藝人都具備扎實的音樂基礎,經過幾次試錄便順利完成錄制。
拍攝過程同樣簡潔高效。
不追求過分的藝術效果,細節部分則留待后期制作時完善。
午宴過后,團隊成員便馬不停蹄地前往實地拍攝,旨在將這些場景融入mv之中。
過程中,不時深入偏遠的鄉村,甚至面臨崎嶇不平的道路,不得不徒步上山。
盡管條件艱苦,但大家都表現得相當積極。
尤其像古田樂這樣熱心公益的藝人,更是毫無怨言地參與其中。
慈善的力量在此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年事已高的胡枚仍親自帶隊,身體力行,這股精神鼓舞所有人。
他也不負眾望,憑借豐富經驗和嚴謹態度,確保拍攝工作高效完成。
拍攝結束后,紅十字的人還想設宴感謝一番,但見大家都急著回去,便笑笑不再堅持。
杜笙的確沒時間耽擱。
國內的演唱會雖然完了,但海外的還沒開始。
而且香江、灣城等地的舉辦時間與場票,早就通告了。
要不是極限抽出時間,只怕這會兒都坐不住。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