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主辦方的消息,杜笙正坐在那輛紅色大巴里。
剎那間,大巴周圍被人群圍得水泄不通。
興奮的觀眾們紛紛拍打著車身和車窗,高聲呼喊著為杜笙加油助威。
杜笙坐在副駕駛位置,透過車窗向外面的觀眾微笑揮手致意。
看到他后,觀眾們的熱情更加高漲,紛紛涌向前方,試圖觸摸到車窗。
“當心!”
杜笙見狀,當刻讓司機緩慢停車。
這些同胞過于興奮,很容易做出過激舉動。
不過這些也理解。
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不遠萬里從國內趕來,只為親眼見證這一時刻。
杜笙打開車窗,探出身子,與那些激動的粉絲一一握手。
觀眾們爭先恐后地涌向車前,振奮不已。
要不是現場的安保人員趕到,只怕真不一定能騰出了一條通道。
大巴重新啟動,緩緩前行。
兩旁的觀眾揮舞著紅旗,高聲吶喊,場面熱烈非凡。
看著一張張激動的面孔,杜笙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對他而言,這僅僅是一場比賽,但對這些觀眾來說,這場比賽承載著很多榮譽和驕傲。
當杜笙踏入紐約麥迪遜廣場時,心中更是涌起一股感慨。
這里既是拳擊圣地,更是紐約的一個地標性建筑。
除了是紐約多支職業籃球隊的主場外,也是眾多大型演唱會、政治集會的舉辦地點。
每年都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觀光。
可以說,麥迪遜廣場花園的歷史,就是一部生動鮮活的燈塔國體育、文藝和政治史。
對于拳壇而言,它更是一座神圣殿堂。
曾經大名鼎鼎的拳王阿里跟一代巨星弗雷澤,就是在這里打響了世紀之戰。
那場比賽不僅讓他們名垂青史,還使得包括他們在內的七人進入了拳擊名人堂。
此后,無數場經典的拳壇對決都在麥迪遜廣場花園上演。
無數拳手都以能在這一神圣的舞臺上打一場巔峰之戰為榮。
這種感覺,就像歌手夢想在國內的鳥巢開一場演唱會一樣,充滿了榮耀與憧憬。
杜笙下車后,在安保人員的護送下走進運動員休息室。
這里雖然也十分擁擠,但能夠進入這片區域的,都是重量嘉賓。
杜笙在這里遇到《新聞聯播》的記者,并接受賽前采訪。
讓他沒想到的是,竇主任也來了。
采訪結束后,他上前與杜笙握手,笑容滿面鼓勵:
“現在全國很多拳迷都聚焦在你身上,可得好好加油啊!”
之前通過他侄子的引薦,杜笙才得以與泱視5臺建立聯系。
《功夫》節目能成功,也多得這位主任穿針引線。
不過杜笙今天已經聽到太多勉勵,笑道:
“看過我比賽的都知道,也就一回合的事。”
經過多場對戰的洗禮,他的實力早就無需證明。
也沒人會覺得這句話狂妄。
竇主任也打趣道:
“也別贏得太輕松,不然這邊的人更懷疑你打假賽了。”
杜笙呵呵一笑,淡然回答:
“那就讓他們懷疑好了,反正丟臉的不是我們。”
“哈哈,不管怎樣,盡力表現吧,我們也臉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