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李書文殺氣極重,也不像其他武術大師講究宗師氣度,
他是有人不服就來戰,有不平事就要出手。
對陣者非死即傷,且一生未嘗敗績,活脫脫一個清末版‘戰狼’。
譬如1895年,袁大頭本想聘請黃世海擔任教官,但由于年事已高,便推薦了徒弟。
李書文扛著一桿大槍便去見袁大頭,那模樣活像從田間地頭剛回來的莊稼漢。
袁世凱手底下那幫兵痞子一看,當場笑出豬叫。
特別是東洋來的武術教官伊藤太郎,叉著腰罵罵咧咧:
“果真是東亞病夫!”
說話間,他還做出侮辱性手勢。
李書文也不吭聲,手腕子一抖,槍頭‘唰’地就抵住伊藤喉嚨。
伊藤太郎頓時惱羞成怒,揮刀撲上,李書文槍尖一抖,輕松刺穿他的喉嚨。
另外三名霓虹武道教官大怒揮刀圍攻,但他們的攻勢在李書文的大槍面前毫無作用,片刻不到演武廳中又多了三具尸體,在場眾人都還沒回過來。
最絕的是李書文收招那下。
槍尖往柱子上的蒼蠅一戳,蒼蠅‘啪嘰’掉地上,柱子愣是連個白印都沒留下。
這一手震得袁大頭連呼神槍,敬佩不已。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一段劇情可作為經典改編。
那就是拳王挑戰。
當時曾有一個羅剎拳王馬洛托夫在京城設擂臺,輕蔑說東方囯度沒有一個能打,全是東亜病夫。
黃世海得知此事后氣不過,讓李書文前往打擂。
馬洛托夫見李書文那小身板,輕蔑地吐了口口水。
結果李書文也不廢話,上前就是一巴掌。
可別小看這巴掌,八極拳的劈山掌加上炮錘勁,直接把兩米高的羅剎囯大漢打得肋骨齊斷,‘撲通’摔下擂臺。
滿清朝廷喜出望外要賞他官做,他卻甩甩袖子就走了,壓根不屑。
這些真事兒要是搬上大銀幕,絕對比甄梓丹演的《葉問1》還帶勁。
杜笙這次改編劇本可不是隨便瞎改,他是有依據、有底氣的。
李書文和他的師父黃世海一樣,都是響當當的民族英雄。
一身功夫不說,骨子里更是充滿家囯情懷。
他筆下的李書文雖然比真實歷史上更“猛”一些,但那也是為劇情服務,沒有違背人物的基本設定。
該有的愛囯精神、民族氣節、江湖義氣一個都沒少,反而因為影視化的需要,讓角色更加立體、更有看頭。
拍電影嘛,哪怕是背景再慘烈、再壓抑,也得給觀眾一點爽感,不然大家著錢進影院,圖什么
杜笙可不會寫那種讓人憋屈到想提前離場的劇本。
該打就打,該干就干,侵略者來了,不大殺特殺一遍還了得
故事的時間線設在甲午戰爭和八囯聯軍入侵那段最黑暗的歷史時期,整個氛圍就是悲壯中帶著憤怒。
而主線也很直接,李書文一路開掛,單挑霓虹囯派來的武術教官,暴揍羅剎囯的拳王代表,打得那些洋鬼子懷疑人生。
中間穿插大量的動作戲、暗殺場面、街頭追擊,節奏緊湊得如打仗,保證讓看的人喘不過氣來。
這部電影不僅要打得過癮,還要罵得痛快。
一邊是熱血沸騰的華夏武術宗師狂虐外敵,一邊是揭露八囯侵略者的血腥罪行,還有那些為虎作倀、賣囯求榮的漢奸走狗們的丑惡嘴臉,全都赤裸裸地擺在銀幕上。
杜笙心里還盤算著,這部片子要是跟《葉問》撞檔期,那才叫好戲連臺。
一部是靠吹出來的“葉師傅”,一部是真刀真槍干出名堂的“李宗師”,到時候觀眾一對比,誰高誰低一眼就能看出來。
凌晨兩點的月光透過窗戶,把杜笙的影子投在劇本大綱上。
他伸了個懶腰,這才發現超鐘了。
輕手輕腳摸到臥室,剛掀開被子,葉瀞芷就跟裝了雷達似的,八爪魚似的纏上來。
自打懷了孕,這妞就迷上了裸睡,皮膚滑溜溜的,貼在他背上別提多舒服了。
“又熬夜寫劇本”
葉瀞芷迷迷糊糊嘟囔,手卻不老實地往他胸口摸。
杜笙把人往懷里摟了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