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意思的是,詠春拳那邊卻一個人都沒來。
南方這些拳種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
尤其是蔡李佛這一脈,早就看詠春不太順眼。
他們私下里都說:
“詠春那叫什么功夫,那是娘們練的玩意!”
這話聽著刺耳,但他們也不是空口白牙說大話。
畢竟在廣府這片地界,詠春這些年一直被幾個門派壓著打。
誰贏誰輸,明擺著的事兒。
葉問雖然在香江教過不少徒弟,其中碰瓷最有名的就是李曉龍。
可問題是,他們不認可葉問的真本事。
更別說此人還背了個“忓奸”的名聲,在民間流傳多年,始終洗不清。
如今杜笙要拍《大宗師》,講的就是李書文這位武林宗師如何抗擊倭寇、保家衛國的故事,同時揭露一些偽英雄的真實面目。
這對于老一輩的武師來說,簡直是正中下懷。
他們早就憋著一口氣,等著有人能把這事拍出來。
給世人看看什么叫真正的華夏功夫!
所以哪怕杜笙遲到了一會兒,大家也沒說什么抱怨的話。
反而覺得這老板挺實在,不耍大牌。
再加上杜笙本身也是練家子,一身功夫響徹世界,說話做事又平易近人,完全沒有明星架子。
幾句話聊下來,大家都對他服氣。
晚上,劇組照例擺了一桌飯,算是正式開工前的“聚餐儀式”。
酒桌上,杜笙端起酒杯,挨個敬了一圈,邊喝邊聊,氣氛熱絡極了。
幾個老拳師一開始還拘謹著,后來幾杯黃酒下肚,話匣子也就打開了。
“杜總,你這部電影啊,是給我們這些人出口氣。”
一位姓陳的蔡李佛拳師傅拍著桌子說道:
“聽說墨鏡王又要拍葉問,我聽著就一肚子窩火,這不是胡亂炒作嗎”
“對!現在外面那些年輕人,以為詠春就是天下第一,
連八極、形意都不放在眼里,這不是胡鬧嘛!”
另一位劉家拳的老前輩也跟著附和。
杜笙笑著點頭,一邊吃菜一邊回應:
“各位前輩說得在理,我拍這部戲,就是想讓大家看到真實的歷史,而不是被人編排過的‘神話’。”
“好!這話說得痛快!”
眾人紛紛舉杯,氣氛熱烈得不得了。
一頓飯吃下來,不僅拉近彼此距離,也讓這些武術顧問徹底放下戒心,開始真心實意地為劇組出謀劃策。
“叮鈴鈴——”
第二天清晨,一陣鬧鈴聲打破臥室寧靜。
劉施詩翻了個身,看了眼床頭手機,才早上六點。
她見杜笙已經出門練拳,便快手快腳從被窩里爬了起來。
洗漱、換衣服、吃早餐。
然后坐上劇組的大巴車,朝著目的地出發。
今天的目的地是萳海影視城。
葉煒信早就讓大部隊進駐,把場地、道具、群演全都安排妥當,連武館門口的招牌都掛好了。
杜笙到來時,正見他跟攝影師和技術組討論第一場戲的機位布置。
葉煒信手里拿著分鏡手稿,一邊比劃一邊講解:
“這場戲要突出武館街的熱鬧氛圍,所以鏡頭得高一點,用廣角掃一遍,再慢慢拉近……”
攝影師點頭記錄,技術組迅速調整設備,燈光師也開始打光測試。
半小時后,一切準備就緒。
“《大宗師》第1場,第1鏡,第1條,a!”
場記一聲令下,板子一打,攝影機緩緩啟動。
1900年,滄州武館街。
鏡頭從高空俯拍,慢慢推進,畫面中展現的是整條武館街的風貌。
青磚灰瓦、紅燈籠高掛、人群熙攘,街頭巷尾都是練武之人,一派江湖氣息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