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后,劇組迎來了重頭戲。
李書文大戰羅剎拳王馬洛托夫!
這個角色是電影里的最終boss,也是李書文一路挑戰的終極目標。
馬洛托夫是個來自東歐的格斗高手,力大無窮,擅長摔跤與關節技,號稱“鐵臂熊王”。
這場戲之所以拍得久,是因為杜笙遵從電影原則boss不能一拳倒,于是將對手實力立起來了。
里面包含了五六段不同風格的打斗:
從拳腳到器械,從室內到室外,甚至還有兩人赤手空拳的貼身纏斗。
整整三天時間,才把這段高潮戲份全部搞定。
拍完最后一幕,葉煒信高興大喊:
“咔!”
所有人都知道,《大宗師》正式殺青!
從開機到殺青,前后加起來還不到42天。
一部轟轟烈烈的動作電影,就這么快完成了。
在場的媒體記者們全都傻眼了:
“不是吧?我們前不久才來參加開機儀式,今天就殺青了?”
“這速度是不是太快了?會不會太趕了?”
“不會是隨便拍拍糊弄觀眾的吧?”
如果是別的國內導演與指導,估計早就被噴成篩子了。
但換作是杜笙,沒人敢質疑。
因為他的名字,就是品質的代名詞。
其實這種拍攝速度,在業內并不罕見。
早些年香江那邊拍動作電影,快的一周就能搞定一部,慢的也就十天半個月。
相比之下,杜笙這次一個多月拍完,已經算是“精工細作”了。
但如果拿他和內地一些導演比,那簡直是閃電俠附體。
很多內地導演拍戲,那叫一個拖。
明明一場戲十分鐘就能搞定,非得磨蹭半天,還要各種開會、討論、調整機位。
比如張國師后來那部《滿江紅》,整部片子基本就是在大院里來回走動,也沒幾個場景,愣是拍了三個月。
據說大部分時間都在琢磨怎么‘一鏡到底’……
而且之所以拍那么慢,也是又內在原因的。
一方面是為了花掉投資方的錢。
你要是真把預算省下來了,資方不得找你要回去?
那肯定不行啊!
導演圈有個濳規則:
‘錢一定要花光,最好還能追加點。’
另一方面,很多導演前期準備不充分。
劇本沒定、分鏡沒做、演員也沒排練,到了現場臨時改詞、改鏡頭、改調度,效率自然就低。
而杜笙這次還身兼導演,當然不一樣。
他拍戲前就借助《執導掌控能力lv3/藍:(68000/256000)》能力,把所有鏡頭都設計好了。
甚至每個動作都演練過好幾遍。
到了現場,只需要按計劃執行就行,根本不需要臨時發揮。
這才是真正的專業。
……
殺青宴上,媒體集體出動,寫出來的新聞一個比一個夸張:
【《大宗師》41天殺青,刷新國產電影拍攝紀錄!】
【杜笙又創奇跡!國外粉絲期待值爆表,】
【李書文造型曝光,網友直呼:這氣場絕了!】
【杜笙回應電影中暗諷葉問:那是尊重,不是抹黒】】
尤其是國外‘八極協會’與‘杜氏門徒’看到花絮宣傳,直接吹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