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芬奇這話一出,現場眾人一怔。
旁邊的發行團隊負責人卻苦笑一下:
“我們當然會嘗試,但性價比不一定好。
杜笙這幾年在燈塔國混得風生水起,音樂、電影、拳壇三開花,早就不是‘外來戶’了。”
“特別是兩個多月前他剛拿下奧斯卡小金人,那兩部片子后續票房和口碑都不錯,現在正是風頭最勁的時候。
調查顯示,他在觀眾中的好感度非常高,尤其是年輕人和亞裔群體。”
聽到這番話,芬奇心里更不是滋味了。
這個杜笙到底是什么來頭?
這些年拍的電影,不管是什么片種,全球票房就沒低過一億美元!
哪有這種運氣?
哪有這種人氣?
自己呢?
93年靠一部《城市英雄》才勉強打開知名度,真正進入主流視線之后,也就靠《蝙蝠俠與羅賓》拿過一次過億票房,結果還被噴成史上最失敗的蝙蝠俠電影之一。
這兩年好不容易接到《十二宮》這種大項目,要是再撲街,往后還能接什么?
時間在緊鑼密鼓的備戰中迎來了4月26日。
《完美陌生人》媒體場首映的日子。
杜笙坐車前往機場,翻著當天的報紙,
看到關于布魯斯·威利斯和哈莉·貝瑞新片的各種評論,忍不住笑了。
《紐約時報》:“毫無誠意之作,明顯摹仿《致命轉移》,只是把背景從挪威搬到了燈塔國,質量天差地別!”
《洛杉磯時報》:“平庸之極,表演平淡無奇,連風景都比劇情精彩。”
《舊金山記事報》:“哈莉貝瑞用力過猛,煽情痕跡太重,不如改名叫《同栍戀愛好者》。”
《華盛頓郵報》:“布魯斯威利斯又演起了怒吼型硬漢,已經讓人看膩了。”
這些評價雖然有些夸張,但杜笙心里清楚,《完美陌生人》其實沒差到這個地步。
它就是一部為噱頭而生的驚悚片,放在平時也能穩穩收個一億。
可問題是,兩位主演黒點纏身太多!
得罪了圈內一大票猶太資本和媒體人,這回輿論直接一邊倒,壓根不給它喘氣的機會。
那些大報還算克制,只針對影片本身開火;
小報就徹底放飛自我了,什么種族歧視、酗酒丑聞、家庭暴力全都翻出來扒一遍。
還有哈莉·貝瑞是黒人,卻鄙視黒人的情況都八卦出來,恨不得把她釘在恥辱柱上。
看到這些報道,杜笙就知道。
《完美陌生人》這回大概率涼涼了。
果不其然,第二天票房數據出爐:
首日票房只有684萬美元。
前世它的首周五天票房是2351萬。
這次別說破紀錄了,連兩千多萬都懸。
消息一出,《通緝令》和《十二宮》兩個劇組都樂了。
誰也沒想到,原本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居然提前出局。
這下子大家壓力都小了不少。
“少了個對手,我們可以安心打擂臺了。”
特蕾莎笑著打電話對杜笙說。
杜笙點點頭,合上報紙,目光投向戛納首映節那個方向。
“真正的戰斗,這才剛開始。”
………
晚上七點,戛納紅毯現場。
《通緝令》首映禮的氣氛熱烈得不像話。
來的記者比平時電影節開幕還多。
不僅有娛樂狗仔,連不少跑國際新聞、社會熱點的大牌媒體都來了。
一個是在全球影壇冉冉升起的國際巨星,一個是風頭正勁的“自由女權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