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記者也有粉絲,問題五花八門,氣氛熱烈。
不僅杜笙,連導演和其他演員也都成了焦點人物。
索尼和米高梅的代表聽到調查反饋,笑得合不攏嘴。
這片子的確夠爽!
票房大概率穩了。
回頭還得繼續投資杜笙,這小子簡直就是個印鈔機。
散場后,觀眾們陸續離去。
杜笙看到特蕾莎在旁等著,便走了過去。
“同期的《十二宮》情況怎么樣?”
“他們搞得很熱鬧,拉來了不少大牌影評人,像羅伯特·卡特這種老江湖都被請去了。”
杜笙笑了笑:
“影評人?現在可是互聯網時代,爛番茄、imdb才是真正的戰場。”
他很清楚,紙媒影響力正在下滑,真正決定票房的,是社交網絡上的口碑和熱度。
之前《寶貝計劃》、《無間行者》的成功經驗擺在那。
發動水軍、制造話題、引導風向,才是新時代的宣傳王道。
與此同時,在《十二宮》的活動現場,大衛·芬奇正揮手送別一位矮個老頭。
“卡特先生,慢走。”
北美最有影響力的影評人之一、《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伯特·卡特。
卡特一邊點頭一邊說:
“我很欣賞你們電影里將真實案件還原的精神,男女主角死亡的結局也特別大膽,我會給你們點評的。”
這點評,便是代表推薦。
當然,劇組為了對方點頭,也是下了血本的。
芬奇臉上堆滿笑容:
“卡特先生,謝謝了!”
送走老頭后,芬奇松了口氣,轉身問團隊成員:
“怎么樣?”
對方臉色卻有點凝重:
“據現場記者反饋,《通緝令》這部片至少能打4星,特效炸裂,節奏緊湊,觀眾反響很熱烈……”
芬奇的笑容慢慢收斂。
對手越強,他們的壓力就越大。
但他很快調整狀態,低聲說道:
“不管怎樣,該做的都做了。
只要首周末能在票房上壓過《通緝令》,我們就贏一半!”
另一邊,杜笙送走了嘉賓,牽著泰勒準備離開。
一旁的斯嘉麗突然回頭沖他眨眨眼,內里藏著點什么。
杜笙只是聳聳肩,像是給了回應。
斯嘉麗心領神會,加快腳步出了大廳,順便把跟著她的狗仔隊也帶走了大半。
杜笙剛拐個彎,就被萊昂納多和尼克爾森攔住。
尼克爾森笑瞇瞇道:
“我們可是專程從洛杉磯趕來看你的首映禮,你不表示一下?”
萊昂納多點點頭:
“這邊酒吧很有特色,我們很久沒聚了吧。”
泰勒松開挽著杜笙的手,溫柔地說:
“我跟雅怡約了去逛街,你去吧。”
杜笙很清楚這邊的小偷有多猖獗,招來馬姚偉低聲交代幾句,這才放心讓她們走。
萊昂納多翻了翻眼:
“哎喲,一股戀愛的味道,酸死了。”
尼克爾森拍了拍杜笙肩膀:
“你在這邊跑了那么久宣傳,別告訴我沒去過那些‘好地方’。”
“稍等一下。”
杜笙站在門口等了片刻,直到確認狗仔都被張浩龍開車引開,這才出門鉆進萊昂納多的車。
三人直奔這邊富麗堂皇的卡洛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