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咸陽農業部所司掌之事關乎大唐的民生根本,地位特殊且至關重要,其在諸多政務決策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若細細算來,其職權范圍與所產生的影響力,可與六品官員相媲美,故而今日才有此破格的機會站在此處,直面天子圣顏。
“陛下!臣請求陛下,減少土豆的種植,否則接著種下去,對我大唐百害而無一利啊!”
趙福生此言一出,瞬間激起千層浪,引得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向這個平日里在朝堂之上名不見經傳的小官員。
咸陽之地,現在是年輕才俊輩出之所,官員們大多精明能干,行事雷厲風行,效率頗高。
在諸多嶄露頭角的人物之中,趙福生毫不起眼,在朝堂之上幾乎從未有過引人矚目的時刻,毫無存在感可言。
而此刻,他第一次成功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成為了這朝堂之上眾人矚目的焦點。
李承乾微微瞇起雙眸,凝視著趙福生,眼神中帶著探究,心中升起喜悅。
面色平靜的問道。
“愛卿何出此言?”
“陛下!”趙福生微微垂首,目光虔誠地看向手中的笏板,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記滿了他多年來在田間地頭辛苦耕耘所積累的心得與寶貴發現。
“陛下,微臣沒什么大的本事,家中世世代代皆為農民,自幼便跟隨長輩在那田間地頭摸爬滾打,只懂得與泥土為伴,在那一方方田畝之中耕種之事。”
“微臣家中有一塊試驗田,乃是臣自己親手一鋤一鎬開辟打理的。”
“自貞觀十年起,臣便一直在這塊田中進行各類作物種植實驗。”
“臣曾聽聞陛下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語照亮臣前行的道路,故而臣始終秉持此念,不敢有絲毫懈怠。”
“臣在試驗田中所用的皆是經過精心挑選與培育的肥田沃土,且每日悉心照料,不敢有半分疏忽。”
“貞觀十年時,紅薯每畝產量可達十五石,那豐碩的成果曾讓臣滿心歡喜。”
“土豆產量為十石,玉米產量大概不到六石。而我大唐原本廣泛種植的水稻、小麥、粟等作物,每畝產量不過兩石左右。”
“陛下,可直至今年,情況卻大為不妙。”
“在那三塊試驗田中,除了玉米產量尚算穩定,其他作物產量竟是每年遞減。”
“紅薯的產量如今只剩下八石,而土豆的那塊實驗地更是慘不忍睹,已然顆粒無收!”
“無論臣嘗試種植何種作物,皆無法在那片土地上存活。”
“農業部每年雖會翻換新的肥土用于種植,卻因事務繁雜,對此事并不知曉詳情。”
“臣此前也曾將此事上奏,想必陛下政務繁忙,尚未得見。臣經多方探究思索,已有結論。”
“土豆的那塊試驗田之所以如此,并非土豆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長期種植土豆,土地已然失去了肥力,變得如同荒地一般貧瘠,毫無生機與活力。”
“陛下試想,若是我大唐大規模增加土豆種植面積,那么不出十年,這些土地恐怕都將面臨顆粒無收的絕境啊!”
趙福生言辭懇切,每一個字都飽含著他對土地的深情眷戀和對莊稼的深切憂慮,說得情真意切,可謂字字珠璣。
朝堂上的大臣們聽聞趙福生這一番話,皆面露驚愕之色,彼此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那嗡嗡的低語聲在大殿中回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