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也就隨口敷衍兩句。
鄭仲湘點點頭,說道:“我們也是突然接到這樣的電話,覺得很奇怪,先了解一下情況;這事確實還是要看韓書記的態度。”
鑒于蕭良與韓文松上個月初剛撕破臉,雙方肯定不愿意坐下來面對面談判交易,蕭良這才會讓熊志遠找林杰聯絡這事。
說到底他們就是一個中間方,沒有道理他們拿下所有的好處,卻要韓文松那邊無條件的放范曉卿一馬——就算是鄭家,也不可能對韓家做到這么強勢。
劉柏短暫停留就告辭離開,鄭仲湘這才將星源那邊的交易條件告訴陳逸森、袁可飛。
“啊,就范曉卿這么一個角色,有這么重的分量?”陳逸森下意識就覺得蕭良那邊開出的交易條件,遠遠超過范曉卿這么一個小角色應有的價值,驚訝說道。
林杰沒有辦法說什么,陳逸森這話說得好像他跟星源有什么秘密交易似的,畢竟他是代表星視出任執行董事的人選。
袁可飛卻覺得沒有什么好疑惑的,說道:
“九月以來蕭韓之爭,秣陵這邊都說韓文松是被蕭良破了金身,而范曉卿這么一個小角色,又在這時候跟蕭良眉來眼去,才叫韓文松格外痛恨。蕭良應該非常清楚,不拿點有足夠分量的籌碼,是救不下范曉卿的。當然了,蕭良很多地方讓人不喜歡,但也有一點要肯定的:就是他跟鄭先生一樣,對身邊人還是很慷慨、夠意思的。我一直想從蝸巢科技挖些研發人員過來,但就是挖不動,沒有辦法。”
袁可飛雖然將他捧了一下,但鄭仲湘還是有些不好意思:
新鴻臣的合并方案,不僅要得到鴻臣股東大會表決通過,還要得到香港證監部門的批準,因此他們現在也都了解到新鴻臣接下來的股權結構。
以何雪晴、顧培軍、紀紅群、徐立桓、申政、譚興等人為首、一開始就追隨蕭良創業的管理層,最終會在合并后的新鴻臣里,持有高達20%的股份(這個比例要比蕭良個人持股高出一倍),預估市值將高達一百億港元——這樣的慷慨程度,是他有所不及的。
星視早初的創始團隊,僅有陳逸林、周培薇、林杰以及后來加入的袁可飛等有限數人獲得少量的股份,不像南亭集團是幾百人規模的中層管理都得到了授股——何雪晴、顧培軍等個人得股不是特別高,而是整個管理團隊受益范圍要比星視廣得多。
而到星源時代、蝸巢科技,蕭良更是進一步將骨干研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都納入股權激勵范圍。
據說王馳鶩、周懷鈞等蝸巢科技首席科學家層次的人物,今年八月初第一次直接授股,價值就高達兩千萬,確實不是他們開出一兩百萬年薪,就能隨便挖過來的。
甚至他們從海外引進回來的一些高級研發人員,對蝸巢科技那邊的待遇很是蠢蠢欲動。
現在袁可飛頭痛的問題是:
蕭良過去這么長時間里,往蝸巢科技累計砸入逾五十億的研究經費已經極其驚人了,更恐怖的是在新鴻臣的合并方案里,蕭良進一步披露了他對總計高達八十億套現資金的用途說明:
到時候會有五十億直接補充進蝸巢科技,確保未來五年蝸巢科技每年研究經費投入,從九九年的二十億,確保提高到三十億以上。
剩余的資金的幾項用途,蕭良這次都做出聲明:
對即將成立的東洲大學進行捐贈、補充盈投科創風險基金的資金不足,以及參與天海精工的增發融資等等。
總之,這些資金這次套現出來,蕭良主要還是進一步加強星源系的研發體系,不是隨隨便便用于其他領域的冒險擴張或個人消費。
香港證監部門不會支持隨隨便便的套現行為,投資人也需要蕭良對減持資金做出明確的說明,防備新鴻臣的合并僅僅是蕭良的金蟬脫殼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