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蕭良將來安排這些資金用途,有違他此時的公開承諾,投資人以及監管部門是可以進行追責的。
袁可飛他們也不會隨便懷疑蕭良的公開聲明。
而從現代電子海外運營權合作浮出水面以來,蝸巢科技并沒有等最終棋子落下,上個月就已經著手組建系統開發、結構設計、器件堆疊等一系列與手機產品技術開發直接相關的實驗室。
袁可飛懷疑蝸巢科技未來每五年,每年新增十億以上的研發經費,將主要用于這些方面。
大家都很清楚,蝸巢科技每年開銷的研發經費,包括跟高校的聯合研發,大頭還是人員薪資。
以往蝸巢科技的研究領域,跟星視通訊電子沒有太多重疊的地方,袁可飛還沒有感受到什么威脅,接下來蝸巢科技將直接進入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技術開發領域,跟星視通訊電子此時的重點工作直接重疊,他真就頭痛了。
不僅僅是蝸巢科技在相關領域,十倍于他們的研發投入,很可能短時間內就會超越他們目前所掌握的手機產品技術及開發能力,還有一個頭痛的,就是如何遏制他們的中高級研發人員,往蝸巢科技流動?
現代社會沒有人身依附之說,兩家相鄰的科技公司,一家起薪就要高出50%,還有股權激勵,星視憑什么攔著不讓有能力的人跳槽去蝸巢科技?
說實話,一定程度上他還要指望蝸巢科技能有所克制,不要赤裸裸的大肆從他們這邊挖人。
鄭仲湘這次與林杰趕到秣陵,主要也是針對蕭良在新鴻臣合并方案里的聲明,探討可能對星視不利的地方以及相應的對策。
而說到星視通訊電子將來的研發投入以及研發人員的薪資問題,也不是說星視每年有六七十億,遠比星源高得多的盈利能力,就可以大舉投入了。
星視電訊的盈利,主要是電訊集團產生的,這些盈利如何列支,決策權在董事會,不是鄭仲湘想怎么用就能怎么用的——
香港電訊的原股東們,自然是強烈希望盈利能盡可能多的拿出來分紅,而不是留給鄭仲湘他們糟蹋。
當然,鄭仲湘要能像蕭良那樣,拿自己的錢拼命的往里砸,別人自然只能閉嘴,不敢吭聲說什么。
而薪資問題,也是星視電訊董事會下設薪酬委員會做出相應的方案,交由董事會討論通過,同樣不是鄭仲湘他們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
袁可飛發現,他們除了盡可能說服其他董事、大股東,加強對星視通訊電子的資源、資金傾斜,林杰能否出任新榮公司的執行董事,也是他們短期遏制星源系的一個辦法。
要不然,在跟現代電子海外運營權的合作中,他們很難競爭過星源系。
蕭良同意林杰兼任新榮公司執行董事作為籌碼,大概也有對他們的不以為意吧?
袁可飛當然不可能將這點說出來,太傷自尊心了。
在能眺望玄武湖的小會議室商議良久,鄭仲湘最終對陳逸森決定道:
“這件事還是你負責跟劉柏以及韓文松那邊交涉。林杰兼任新榮公司執行董事這事瞞不過去,可以說是蕭良答應的交易條件,但也要說我們還額外付出一些代價——看看劉柏、韓文松那邊需要什么才能讓這事平息掉!韓振亞、韓振國那邊,你也要多加安撫,我們最終的目標還是希望宏亞科技能真正做大起來。”
“韓振亞這兩天有說宏亞科技到香港借殼上市的事情……”陳逸森說道。
“如果可以,宏亞科技到香港借殼上市,也是一個選擇。”鄭仲湘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