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就是大家都理解的意思。
歪解,就成了你標注的這些意思。
但是祖圣為什么要歪解啊?”
寧唐:“我問你,祖圣孔仲的弟子,被稱為亞圣的孟河,他是不是說過,君子要‘易子而教’?”
孔嵐:“確實說過,不過這和你的《掄語》有什么關系啊?”
寧唐:“你想想看,亞圣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場景下說出這話的?”
孔嵐:“這……,這我怎么知道?”
寧唐:“我告訴你,這肯定是亞圣偶然在祖圣家中見到了孔莊的頑劣,然后又見到了祖圣是如何教育孫子的。
于是他當時就發出感慨,‘孔師的孫子是真頑劣啊!孔師打孩子還真敢下死手啊!
我要是有孫子,他再頑劣,我也舍不得這么打的。
不過要是不這么打,恐怕還真不容易成才。
所以,我們這些作君子的人以后還是易子而教吧!”
孔嵐:“哼!我明白你是什么意思了。
你這分明是在說,我家祖圣教育孫子的時候,不但暴打孫子,還會于言語之間說明自己如何如何暴力,好以此鎮住孫子。”
寧唐:“沒錯!我就是這個意思啊!”
孔嵐:“這樣就能更有趣,就能吸引到更多的民眾來加入我們儒門?”
寧唐:“差不多,這只是一個開始。不過我相信肯定是有效果的。”
孔嵐:“那這里面的原理又是什么呢?”
寧唐:“我問你,你覺得現在祖圣孔仲在儒門眾人的眼中,在普通的民眾中,大概是個什么形象?”
孔嵐:“還能是什么?當然是圣人啊!”
寧唐:“沒錯!這個圣人,跟神魔仙佛一流已經沒什么差別了;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是需要被人敬著、供著的。
但是你覺得這樣的圣人,會有民眾喜歡他,愿意接近他嗎?”
寧唐的話,讓孔嵐想起了身在儒門之中卻異常孤獨的自己,下意識地道:“當然不愿意了。”
寧唐:“這就對了。因為儒門中的那些古圣先賢,都是這樣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民眾敬他們但不親近他們,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想加入儒門了。
而我現在做的這些事,則是讓祖圣從圣壇之上走下來了;讓他變得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真性情,有著和普通百姓一樣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
當百姓們認識到,祖圣和他們是同樣的人,但是卻又如此不平凡的時候;他們就會變得愿意親近儒門了。
現在你明白了吧?”
孔嵐努力思考和咀嚼著寧唐說的話,思考了一會兒道:“靈山寺那些修佛的和尚說,眾生皆可成佛。甚至他們的祖師喬達摩尼都是因病去世入滅的。
他們很親民,并沒有高高在上;所以民眾才更喜歡他們,而不喜歡我們。
是不是這個道理?”
寧唐拍著手笑道:“恭喜你!都已經會舉一反三了。看來你很有慧根啊!
沒錯,靈山寺,就是靠著親民、接地氣,才經營好自己的基本盤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