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宋與縣尊大人互相進行了一番花式吹捧之后,寧宋又直接道:
“不過眼下貧僧卻是有一事,想相求于縣尊大人。”
張縣令道:
“想當初,我落魄潦倒、衣食無著,還是在鐵籠客棧那里收留,才得以活命。
大師有話請盡管說,只要在我張某的能力范圍之內,又不違天理國法,我一定有求必應。”
寧宋笑道:
“縣尊大人盡管放心,肯定不會要求您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的。
不知縣尊大人可知,我被靈山寺派出行走,雖然是要江湖歷練,但卻也是有一個目的地的。”
“哦!不知那目的地又是哪里呢?”
“東極島,海光寺。靈山寺原本是要派我去那里擔任方丈的。
只不過時間上極其寬裕,我只要在數年內能抵達那里即可。
沒想到路途之上當有此劫,所以在這鐵籠寺盤亙了小半年時間。”
“哦!大師是打算繼續踏上行途,要去那東極島是吧?”
“是!但是我卻不能就這樣單純的一走了之。
現在,我已經在這鐵籠寺里初創了凈土宗,還是能讓其延續下去為好。
只不過,靈山寺那里未必會贊成我新創的這個宗派。”
張縣令皺了下眉頭,隨即便道:
“灌云縣比較貧瘠,沒有那么多油水。
在縣城里,只有一座云興寺。
我新到任不久,雖然不曾去那里看過。
不過卻也聽說,云興寺早已經破敗,香火不舉。
現在只余兩個和尚在那里勉強維持、聊以度日而已。
既然他們做不好,不如把云興寺的寺牒轉給鐵籠寺好了。”
你別說,對于灌云縣境內的寺廟,張縣令還真是有這個權力的。
只不過,正常情況下他一般不會這么做而已。
因為,這其中還夾著一個靈山寺呢。
其中涉及到的政治因素很多,很復雜。
但是這一次,張縣令之所以會提出這么個建議,是因為他琢磨明白了。
在剛到任后,檢視縣衙門中積壓的公文時,他就看到過前任曾經發給靈山寺的公文存檔。
連續兩任縣令,都有感于云興寺的破敗,要求靈山寺派出得力干將前來這里擔任方丈,好整頓寺務,讓云興寺恢復繁榮。
只不過,卻都沒有下文而已。
當歸他還曾經向自己的師爺了解過這件事,詢問為什么靈山寺至今不曾派人過來?
師爺給出的回答是:
“灌云縣這里貧瘠,到這里來擔任方丈,沒有多少油水。
估計,靈山寺也是沒有人愿意來這里的,所以干脆就當沒看見這里發去的公文。”
對此,張縣令心中對靈山寺也是頗有微詞。
而現在,張縣令卻是完全有機會擺上靈山寺一道了。
云興寺的寺牒完全可以直接轉給鐵籠寺,不用給靈山寺面子。
靈山寺若是有什么不滿,張縣令完全可以用一句話就能給懟回去。
“廣智大師可是你們靈山寺的高僧,還是廣濟方丈的師弟。
這鐵籠寺,可是他創建的。”
這一下子,就把問題給打成了靈山寺的內部問題。
你們有什么不滿,自己直接去找廣智大師解決吧!
至于靈山寺想朝鐵籠寺再派出僧人過來摘桃子,還是先一邊涼快去吧!
鐵籠寺的現任方丈,可是前方丈廣智大師指定的。
這種情況下,相信靈云寺只能吃上一個啞巴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