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聲音再次響起,解釋著戴面具的緣由。
“每件拍品的鑒賞時間為五分鐘,規則很簡單,價高者得。拍下后,錢貨兩訖。現在,讓我們來看第一件拍品——王獻之的《中秋帖》。”
“什么?《中秋帖》?王獻之的?”人群中頓時響起一陣驚呼。
“你開什么玩笑?那《中秋帖》不是在故宮博物院嗎?你們怎么可能拿出來拍賣?”有人質疑道。
“就是,一來就弄虛作假,我看你們今天也沒什么好貨色了。”另一人附和著。
今日能來參加拍賣的,都是些身份雖不高顯但對古玩有著深厚興趣的人。
他們深知在此類拍賣會上淘到真品的幾率不高,但對于熱愛古玩的他們而言,多一次機會便多一份可能。
畢竟,近年來確有人從黑市中撿到了寶貝。
盡管眾人心中各有疑慮,但拍賣會的氛圍依然熱烈。
大家雖互不相識,卻都懷揣著對古玩的熱愛與期待,期待著能在這場拍賣會上有所收獲。
然而,對于拍賣會的真偽與好壞,每個人心中都保持著一份警惕與審慎。
這一開場便聲稱是《中秋帖》,著實讓人心生不悅。
“諸位,諸位,請稍安勿躁,今日呈上的這幅畫作確為仿品,但亦屬古畫之列,頗有些年歲,收藏價值亦是頗為可觀。大家不妨先睹為快。”
主持人原本想借此手段哄抬價格,卻未料到此言一出,竟引得眾人如此反感,于是連忙示意手下將畫卷取來展示。
那侍從將卷軸緩緩展開,把畫作平鋪于桌上。
“各位,有意者可上前觀賞,但請勿觸碰。”主持人吩咐道。
盡管眾人對主持人先前的言辭頗為不滿,但此刻畫作展現眼前,他們還是饒有興趣地圍攏過去。
其實,從他們觀畫的神態便能窺見是否為行家。
然而,林逸卻是個例外,他只需一眼便能辨出真偽,卻仍故作姿態地拿起放大鏡,在畫作上細細打量。
然而,五分鐘的時間轉瞬即逝,因上前觀賞的人數眾多,約莫有十來個,故而其實難以仔細端詳。
“好了,各位請回到座位上吧。此畫起拍價一萬元,每次加價不得低于五千元。有意競拍的朋友,請開始出價吧。”
這位主持人的風格,倒是比林逸以往見過的更為直截了當。
其實,此刻眾人心中皆在暗自盤算。
說實話,這么短的時間,即便是行家,也未必能準確判斷畫作的真偽。
因此,一時間竟出現了冷場,無人競價。
其實,眼下的情況也是情有可原。
畢竟,大家都戴著面具,彼此間無法辨識身份,因此也就沒有人愿意輕易對這件藏品發表評價了。
要是在以往,早就有人開始滔滔不絕地點評,分享自己的看法。
雖然他們未必會毫無保留地說出全部想法,但他們的觀點對于其他人來說,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眼見場面冷清,主持人也顯得有些尷尬。
不過,他依然賣力地宣傳著,畢竟這是今天的第一個拍品。
作為生意人,他們很講究開局的順利,如果第一個拍品就流拍,那后面的拍賣可能就更難賺錢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