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解釋,政治就是權力和秩序和諧統一。
以權力建立秩序,再用秩序來穩固統治者的權力,而被統治者則通過秩序來獲得安全感和經濟收益。
換言之,政治就是權力和利益的分配,而政治家括號統治者,就是制定分配原則的人。
從這個角度上說,權力分配才是政治的核心,過分強調經濟規律和所謂的民意,卻忽視分配原則的人,一般就被稱之為不懂政治。
于振清就屬于此類型。
剛剛的那番話,其實在李光旭當政期間就說過多次了,有一次還在常委會上公開和李大人辯論過,據說當時他引經據典,妙語連珠,把高高在上的李大人駁斥的啞口無言,最后只能拂袖而去。
從那之后,于振清就落下了個書生意氣,不懂政治的八字評語。事實上,書生意氣四個字,還是后來李光旭在公開場合比較委婉的說法,最初用的是空談誤國!
估計是身為市委書記,以如此嚴厲的口吻評價手下的常務副市長,多少有點不合時宜,這才改成了書生意氣,畢竟,這書生意氣還是帶著幾分褒獎之意的。
其實,有很多專家學者都對過分依靠房地產和外貿出口的經濟模式提出過質疑和警告,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些聲音毫無例外的都被淹沒了。
房地產的高速發展,給地方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拉動了相關配套產業,而外貿出口則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讓中國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
然而,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只不過很少有人能夠提前看透這一切罷了,或者說,也許有的官員提前預判到了危機,但他們都太懂政治了,為了確保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故意選擇了沉默。
畢竟,人的政治生命是有限的,從默默無聞的公務員熬成執政一方的父母官,哪個不是摸爬滾打了幾十年,能站在人生巔峰,大權在握,不過就是十多年罷了,即便在這十多年里,身邊還有無數雙眼睛在盯著屁股是如何穩固自己的位置,至于若干年后經濟朝哪個方向發展,那就太遙遠了。
林海是介乎于懂與不懂之間的一種存在。
他既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但也深知權力分配的重要性,所以,當于振清的書生意氣和李慧的老謀深算發生沖突的時候,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回避和調解。
“于副市長,你先別著急,李書記叫停銀行貸款,也并不意味著要放棄柳杖子礦的復工復產呀,再說,你給李書記打過電話確認了嘛?是不是有誤會呀。”他笑著道。
于振清嘆了口氣:“我打了兩個電話了,但她都不接。”
“不至于吧,你是常務副市長,還是市委常委,李書記怎么可能不接你的電話呢!”林海笑著道。
于振清苦笑:“我還能騙你不成,她就是不接嘛!”話音剛落,他的手機卻響了,拿出來一瞧,頓時就沒話了。
來電話的正是李慧。
“你看,李書記給你回話了呀,趕緊接吧。”林海笑著道。
于振清遲疑了片刻,這才把電話接了起來。
“你好,李書記。”
“你好的,振清同志,我在你辦公室呢,工作人員說,你剛才急匆匆的走了,也沒打招呼。”聽筒里傳來李慧清脆的聲音。
李慧居然跑來市政府了,這可有點意外。
“哦,我在林副市長這兒,你稍等,那我馬上回去。”于振清說道。
李慧聽罷,又接著說道:“正好,你把林海也叫過來吧,咱們仨正好開個小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