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場,哪怕是任命一名小小的副科長,都可能會牽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需要耐心細致的權衡,而類似常務副市長這個級別的人事變動,就注定是一場權力博弈和妥協。背后所隱藏的故事和謀略,足夠寫本書的了。
趙延松和蔣宏兩大陣營,為了把能代表各自利益的人推上去,可以說都使出了全力,各種串聯和動員,一刻都沒停過,戰火未起,雙方就已經劍拔弩張了。
然而,他們都忽視了李俠。或者說,是對李俠缺乏足夠的重視。
事實再一次證明,越是那些被忽視的角色,往往會在關鍵時刻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打所有人個措手不及,李俠就是如此。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從來都唯唯諾諾,在任何問題上都不做明確表態的好好先生,突然性情大變,甚至不惜連夜直奔省城,為林海上位而奔走呼號呢?
可以肯定的是,他這么做并不是為了錢。
這么多年,跟在李光旭屁股后面的李俠已經有了足以安享晚年的錢,而且,隨著李光旭的離世,這些錢的安全性幾乎到了頂點。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李光旭出事,李俠這個跟班大概率是會受牽連的,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然而憑借著在最后關頭的表現,李俠在這場風波中非但沒有任何損失,反而悄無聲息的升了半格,從三把手到了二把手。
別小看這半格,與之前的市委專職副書記相比,市長手里掌握的是實打實的決策權,在絕大多數政府項目中,甚至可以繞開市委書記直接拍板的。
客觀的講,李俠的骨子里并不是個膽小懦弱的人,之所以在李光旭面前收起了所有的鋒芒和棱角,變成了一名勤務兵型的干部,實在是因為李光旭太強勢了。想在他的身邊工作,只能一切以他為中心,否則,那就對不起了,早晚把你一腳踢開。
李俠姓李,但與李光旭卻沒有任何親屬關系,能爬到這個高度,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踩著無數人的肩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做到的,當然不肯輕易放棄。
除了隱忍,他別無選擇。
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在蟄伏修行而已,只待時機成熟,便可一鳴驚人。
然而,當他終于擺脫了李光旭的影響和控制,卻發現擺在他面前的問題照樣非常棘手。
這么多年以來,他只圍著李光旭一個人轉,與其它各方勢力漸漸疏遠了。即便是在市委,趙延松和周源信等人與他之間也隔著一層。
李光旭在的時候,所有人對他都畢恭畢敬,可李光旭一死,大家對他就難免有些輕慢。
所有這些,李俠當然都看在眼里,只不過表面上不動聲色,暗地里卻已經在悄悄做準備了。
誰都想證明自己,他也不例外,這么多年,好不容易等來了機會,怎么可能讓一切從手邊溜走呢!
于振清調令下到撫川之后,李慧第一時間就征求了李俠的意見。
在李慧看來,李俠肯定是要支持李培年的,可做夢都沒想到,李俠居然推薦了林海。
之所以這么做,李俠當然不是一拍腦門就做出的決定。
他很清楚,如果未來李培年出任常務副市長,憑借著趙延松和周源信的支持,在市政府中會形成一股新勢力的,而他則成了夾在李慧和這股勢力之間的受氣包,無論怎么選擇,都很不舒服。
而把林海推上去,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林海上去之后,蔣宏等人當然也不能閑著,很快就會圍繞林海形成一個小圈子,而這個小圈子會與趙延松等人形成互相制約的關系。
對李俠而言,這種制約關系所帶來的平衡是有益無害的。
同時,他還掌握著一個非常關鍵的秘密,那就是林海和李慧之間的關系。
這個秘密是當初李光旭透露給他的。至于平日里不茍言笑的李大人為什么會傳播這種八卦消息,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