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個認識誤區,但凡是靠著溜須拍馬和請客送禮在單位混得風生水起的,大概率會被嗤之以鼻,原因很簡單,這都是幫沒有本事的家伙,只能靠這些歪門邪道撈取政治利益,難登大雅之堂。
毫無疑問,陳銘就屬于這個范疇的。而他為了給領導修祖墳,竟然昧著良心硬是把老百姓的墳強行遷走的行徑,更是卑鄙無恥到了極點,令天下人不齒。
這種無恥之徒,哪里會有什么真本事,無非就是天生一張厚臉皮而已。
在省內官場,甚至一度流傳個笑話,大家聚會,酒酣耳熱之際,便有好事者大聲宣布,手中掌握某某領導家祖墳的情況,有升遷需求的同志請速聯系,過時不候等等。當然,還有若干衍生版本,總之,這點事至少承包了大家一年的笑點。
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一個事實。
溜須拍馬和請客送禮,本就是混跡官場的必修課程,放眼天下,這兩門功課做不好的,卻能青云直上者,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相反,但凡能有所成就的,大多在這兩門功課上有所領悟。
至于給領導修祖墳,就更屬于超高難度的作業了。不僅需要一定的規劃和執行能力,還要具備超強的心理素質,說得夸張點,要做到榮辱不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否則,還真就挺不下來。
陳銘當然不是個草包,他不僅具備上述特質,而且有著敏銳的政治洞察力,可惜出身卑微,已過不惑之年,也就混上個鄉黨委書記,再想往上幾乎沒什么可能了。
強者從來不抱怨環境。
不甘現狀的他很快就抓住了個不算是機會的機會,為自己打開了上升通道。
本來以為傍上了蘇鵬這棵大樹,從此就開啟了火箭模式,不料事情的發展卻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順利。
彼時的蘇鵬,已經在為出任省委書記做準備了。在這個節骨眼上,他當然要顧及臉面和名聲,所以對陳銘這種劍走偏鋒的人,還是比較慎重的。
陳銘很快也發現了這種情況,他很懊惱,但又無計可施,只能耐心蟄伏,等待時機。
時機果然出現了,只不過是換了種方式。
蘇鵬突然離世,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但陳銘是個例外。
顧煥州空降本省之后,他便憑借著敏銳的政治敏感察覺到了一絲異樣,蘇鵬去世之后,更是立刻行動起來,為自己張羅新靠山。
他首先選擇的是李光旭。
作為省委常委,李光旭在省內絕對是響當當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與顧煥州相交莫逆。
然而,世家出身的李光旭根本看不上他這種人,不論陳銘如何主動示好,結果都是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沒什么效果。
陳銘并沒灰心,轉身便投入了張修光的懷抱。
相比李光旭的驕橫狂傲,張修光就要平易近人得多,尤其對那些拎著厚禮登門拜訪的,基本上是來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