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悄然下達。北境對十六皇子的“支援”開始緩慢兌現:一批淘汰下來的舊式火銃,些許糧食,數額有限的銀錢。
足以示好,不足以改變實力對比。同時,嶺南方向的行動加劇。幾起針對不合作豪強的“意外”接連發生,罪證被匿名送至官府。北境的糧藥大量流入貧瘠村寨,口碑悄然建立。
數月后,十六皇子通過楚驍渠道再次傳來消息。語氣急切了許多。朝廷內部斗爭加劇,他需要北境更實質的支持,尤其是武力威懾。
他再次提及“日后必有厚報”,但避而不談具體割讓土地之事。
隨信附上了一份薄禮:幾箱南方特產珍稀藥材,以及——一小部分關于當年瑾王府案的邊緣卷宗抄錄片段,內容模糊,關鍵信息缺失。
季如歌看完碎片化的卷宗,沉默片刻。“他在試探。用這點殘渣,釣我們出力。”
她讓人仔細查驗藥材,收入庫房。對那卷宗片段,則命令:“交給分析組,交叉比對所有已知信息,看是否有新線索。但不必抱太大希望。”
她回復十六皇子,語氣冷淡:“殿下,碎片無用。我要看到核心卷宗。北境的刀,只出鞘一次,必須值得。”
又過一月,嶺南傳來好消息。通過持續不斷的物資輸入和暗中清理,大部分關鍵州縣和部落已實際倒向北境管理。
一條從北境經嶺南通往海外的秘密商路初步打通,可獲取稀缺的海貨和南洋物產。季如歌下令:“第一批海上來的硫磺和錫石,優先供應軍械坊。商路的存在,嚴格保密。”
十六皇子似乎得知了嶺南的某些變化,再次來信,語氣焦灼,隱帶質問,認為北境在“擅自行動”。
季如歌回信只有一句:“嶺南安好,便是對殿下大業的最大助力。殿下當專注京城。”
秋去冬來。北境和嶺南迎來了一個難得的豐年。倉庫充實,民心漸穩。軍械坊報告,利用新輸入的錫石,改進了青銅炮的鑄造工藝,試射成功,射程和安全性提升。但探馬也帶來消息:朝廷在邊境的兵馬調動頻繁,似有大動作。而十六皇子在朝中的處境,似乎越發艱難。
季如歌站在地圖前,看著北境和嶺南連成一片的輪廓。懷里的方塊穩定地散發著熱量。
她知道,十六皇子拖不了多久了。
朝廷的刀,或許比預想中來得更快。她需要做好兩手準備:一邊繼續從皇子那里榨取盡可能多的資源和情報,另一邊,準備獨立面對即將到來的風暴。
寒冬,邊關氣氛緊繃。朝廷兵馬在邊境頻繁調動,規模遠超往常。探馬回報,領軍的是兵部侍郎,帶了明旨:核查北境軍備、賦稅、人口,并“宣慰”嶺南。
“核查是假,試探是真。”季如歌對眾人道,“宣慰嶺南,是想挑動嶺南豪強與我們離心。”
她下令:北境全軍戒備,進入臨戰狀態。各工坊加快生產,儲備物資向隱蔽倉庫轉移。嶺南方面,命令忠誠部屬控制要道,密切監視那些與朝廷有舊的家族,必要時先下手軟禁。
同時,她通過楚驍給十六皇子去信,只有一句話:“朝廷兵臨境下,殿下若無力阻止或拖延,則合作終止。”
信使很快帶回十六皇子的回信,字跡倉促:“盡力周旋,然父皇意決。核查難免,但領軍侍郎曾受我母族恩惠,或可稍加拖延,不至立刻動武。萬請忍耐,待我京中謀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