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瞬間淹沒在各種各樣的禮物盒和包裝中,發出驚喜的尖叫和歡笑聲。他們在里面鉆來鉆去,爬上爬下,拆開這個看看,抱起那個摸摸。
鳳昭對一套精致的木工工具愛不釋手,季寧則揮舞著耶律齊送的那把小巧卻鋒利的彎刀(未開刃),模仿著士兵的動作,嚇得乳母趕緊上前小心看護。
那個南境小皇子,也笨拙地跟在季寧身后,試圖學她爬禮物堆,卻一不小心摔了個屁墩兒,坐在一堆柔軟的絲綢布料里,也不哭,自己咯咯地笑起來,然后抓起一塊亮閃閃的綢緞就往季寧手里塞,嘴里含糊道:“給……給……”
季寧瞥了他一眼,接過綢緞,隨手塞回禮物堆,又繼續她的“探險”。小皇子也不氣餒,繼續樂呵呵地跟著。
大人們圍坐在宴席旁,看著孩子們在禮物山中嬉鬧追逐,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美酒佳肴陸續端上,歡聲笑語不斷。
季如歌和鳳司瑾端著酒杯,挨桌敬酒,感謝遠道而來的賓客和辛勤付出的村民。走到耶律齊一桌時,耶律齊豪爽地一飲而盡,大聲道:“鳳兄弟,季村長!看到孩子們這樣,真好!北境越來越好,真好!來,再干一杯!”
氣氛熱烈而融洽。
夜幕降臨,篝火燃起,眾人圍著火堆唱歌跳舞,孩子們也累了,被乳母和下人們帶去休息。
一場專為孩子們舉辦的生辰宴,最終成了所有人的歡樂聚會。久別重逢的友人暢敘情誼,忙碌許久的同伴放松身心,南北東西的人們在此刻拋開隔閡,共同分享著這份難得的喜悅與和平。
季如歌和鳳司瑾站在稍遠些的地方,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看著在乳母懷里熟睡的兒子女兒,手輕輕握在一起。
未來的路還很長,但此刻的圓滿與溫馨,足以照亮前行的方向。北境的故事,就在這代代延續的歡笑與希望中,生生不息。
盛大的生辰宴過后,萬福村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節奏,但空氣中似乎依舊殘留著那份歡聚的暖意和喧囂后的寧靜。來自各方的賓客陸續啟程返回,帶著對北境新的認知和與日俱增的重視。
南境的使團是最后一批離開的。那位鬧出不少笑話的小皇子,在被乳母抱上馬車時,還扭著身子,淚眼汪汪地朝著季寧的方向伸著手,咿咿呀呀地不肯走。
使臣面色尷尬又無奈,幾乎是逃也似地催促車隊盡快出發。這份“意外”的“親近”,不知回去后該如何向新帝稟報,但無論如何,北境與南境之間那根微妙的紐帶,因這場孩童間的鬧劇,似乎又多了幾分難以言喻的戲劇性。
耶律齊和寧婉兒一家多留了幾日。耶律齊與鳳司瑾把酒言歡,暢談草原與北境的未來合作,甚至約好了下次一起去狩獵。
寧婉兒則與季如歌交流著育兒心得,看著幾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打鬧,氣氛融洽。他們的離開帶著些許不舍,約定日后常來常往。
生活回歸正軌,但某些變化已然發生。
最明顯的便是季寧。經過生辰宴上那“威風凜凜”呵斥南境小皇子的一幕,以及之后被其堅定不移地追隨,這小丫頭似乎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影響力”和某種與生俱來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