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再次召集會議。
“對于這些為國犧牲的軍人遺屬,北境不能視而不見。”她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現有的撫恤金制度繼續執行,但遠遠不夠。我們要提供更實質、更長久的幫扶。”
她提出了一個全面的方案:一、工作安置:向北境境內所有陣亡將士遺屬(無論其原籍是否在北境)開放工作機會。根據遺屬的年齡、身體狀況、能力意愿,優先安排進入北境的工坊、農場、牧場、餐飲、紡織、保育等各個行業。
確保他們能通過勞動獲得穩定收入,養活自己和孩子。對于行動不便或年邁者,也可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活計在家完成。
二、教育支持:所有陣亡將士子女,享受與北境居民子女同等的免費教育權利。可進入各地官辦學堂啟蒙,年長后可選擇進入普通學堂繼續深造,或進入各類技校免費學習謀生技能,由北境承擔全部學雜食宿費用,確保他們不會因貧困失學。
三、遷徙安家:對于原居住在南境、生活極其困難或時常受到欺凌的陣亡將士遺屬,如果本人愿意,北境歡迎他們舉家遷徙至北境定居。北境將提供路費補貼,并協助安排初期住所和工作,幫助他們盡快融入北境生活。
四、長期關注:建立專門的檔案,由各地民政官員定期走訪慰問陣亡將士遺屬,及時了解并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困難,確保幫扶政策落到實處。
“總之,”季如歌總結道,“不能讓為國家流盡鮮血的軍人,死后他們的家人卻在眼淚和貧困中煎熬。這是北境的責任,也是對犧牲者最基本的告慰。”
政策迅速頒布施行。消息通過北境的渠道,悄然在南境那些生活困頓的陣亡將士遺屬中流傳開來。
起初,很多人不敢相信天下還有這樣的好事。但當第一批抱著試一試心態、遷徙到北境的遺屬家庭,真的被妥善安置,找到了工作,孩子背起書包走進了明亮的學堂時,感激的淚水和對新生活的希望,如同星星之火,開始燎原。
越來越多的遺屬家庭開始想辦法向北境遷徙。北境邊境口岸,時常能看到穿著破舊、拖兒帶女、眼中卻帶著期盼光芒的家庭,在接受北境官員的登記和安排。
北境內部,人們對于這些新來的家庭也抱以極大的同情和歡迎。工坊主主動提供崗位,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學堂里的孩子很快玩成一片。
鳳司瑾是在政策推行了一段時間后,才偶然從一位前來感謝他的舊部口中得知此事的詳細內容。
那位舊部激動地說,他一位戰死兄弟的寡妻和幼子,就是從南境一個窮困潦倒、備受欺辱的村莊被接來北境的,如今妻子在紡織廠工作,兒子免費上了學堂,日子終于有了奔頭。
鳳司瑾愣住了。他立刻去找季如歌核實。
季如歌正在批閱一份關于接收新一批遺屬家庭的安置計劃,頭也沒抬:“嗯,是有這么回事。怎么了?”
鳳司瑾站在書桌前,看著燈光下妻子沉靜的側臉,心中翻涌著滔天巨浪般的情緒。他早知道她心懷天下,手段非凡,卻沒想到她的胸襟和仁厚,竟能至如此地步!
:<a>https://afb0ab732.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