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城在接下來的幾天,相安無事。
隨著皇帝親自下旨調任并州四郡太守入京,戶部官員已成定局。
世家豪門此刻沒有力量其抗衡皇帝,也不敢在最關鍵的時候給皇家出手的理由。
而太子和一眾皇子們也安靜下來,似乎在等待著什么一樣。
趁著這段時間,楚寧召集各部門,協調科舉一事。
首先是說服丞相楊文德,要求各地官府配合護送趕考之人,并重視科舉一事。
接著是刑部尚書凌浩然被接見,要求從會試開始,刑部衙役必須負責保護學子的安全,同時負責保衛考場。
隨后是禮部,雖然楚寧自己是主考官,但不可能只有他一個人監考,還需要禮部官員一起負責監考。
對此,丞相表示全力配合,并愿意以中書省的名義向各地官府發布文書。
身為刑部尚書的凌浩然也沒有拒絕楚寧的要求,表示只要科舉舉辦,刑部全力配合。
至于禮部尚書王文光,雖然表示有些困難,但也會全力支持。
短短幾天時間,楚寧搞定三個衙門。
科舉政策一經頒布,在各地官府引起極大反響,原本不被重視的文弱書生一時間成為了香饃饃。
各地官員都明白,一旦這些學子考中狀元,必定會直上青云!
為此,各地官員紛紛響應,并以極大努力促成此事。
換做以前,他們根本不會推進此事,可這次不一樣,戶部給銀子了!
有銀子,還能舉薦人才去京都城,這對他們來說是天大的好事。
一旦有人考中狀元,當地府衙會受到獎賞,升官發財不是難事。
退一萬步講,就算不中狀元,成為進士,將來的京都城任官,也能照顧當地府衙。
總而言之,此次朝廷科舉對地方官府來說是好事。
不用自己出銀子,還能討好朝廷,又能在培養當地學子,助長人脈,何樂而不為?
一時間,各地官府開始緊鑼密鼓籌辦科舉一事。
同時,各地糧食也迎來了收成,整個大楚王朝一時間竟有種欣欣向榮之向。
而在一個月之后,一支從并州而來的隊伍出現在了京都城。
“四位大人,京都城到了。”
身穿黑色戰甲,手持一桿長槍的侍衛來到身后馬車旁拱手施禮,輕聲匯報。
隨即,四輛馬車內出來四名官員。
看著巍峨京都城,一人感嘆:“這么多年沒回來,如今再見此城,真是感慨萬千啊。”
另外一人笑道:“是啊,當初被發放到并州,本官還以為這輩子都無法回到京城。”
第三人一臉嚴肅:“諸位大人,時候不早了,還是進口如此面見楚王殿下吧。”
最后一人頷首附和:“我等從接到命令,再交接給另外四位大人,最后趕路來此花了一個月時間,想必殿下和劉大人應該等急了。”
四人各自對視一眼,隨后下令入城。
這四人不是別人,正是奉命來京的并州四郡太守。
半個時辰之后,四人來到楚王府。
“參見楚王殿下!”
客廳內,四人朝楚寧拱手施禮。
楚寧微微一笑,伸手示意:“四位大人不必多禮,坐下說話,來人,奉茶!”
侍女端上香茗,頓時,茶香四溢,令人神清氣爽。
趕了大半個月路的四人眼睛一亮,紛紛端起茶杯喝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