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海參這東西,都是干貨,不必須濱海城市。
蔥燒海參做得好的店不少,他家老店的蔥燒海參算是其中挺有特色的一家。
而舒曼家里傳承則是泰素菜系。
泰山這邊寺廟道觀很多,來往上香的游客也多,所以素菜十分聞名。
舒曼家的老店就是傳承幾代專門做素菜的,尤其擅長做豆腐宴,可是不少食素愛好者的打卡餐廳。
今天兩個人也都準備做自己做拿手的菜肴。
柳鴻就是做蔥燒海參。
食材里有很上品的干海參。
需要提前泡發,至少十二個小時。前一天柳鴻特意過來了一趟,將這些海參帶走自己浸泡,今天帶過來已經快要泡好了。
但是這海參的泡發不能發到極致,只要到一定程度就好,這一點就限制了柳鴻隨時都要注意著泡發程度。
白葉也好奇地詢問這其中的緣故。
“海參本身沒有味道,蔥燒海參就是要用蔥油的味道讓海參吸收。如果海參泡的太過了,哪里還能有吸收蔥油味道的地方。”柳鴻一挑眉道。
“你說的太有道理了!”
白葉看著兩人各自展示自己的能力制作這招牌菜,也笑著低頭忙活自己的。
他的招牌菜不多,所以也就準備這一道,其他都是輔助。
也正是因為輔助,他從其他幾人身上學到了不少技巧。
高原的淮陽菜系。
柳鴻、舒曼的魯菜系。
溫靜茹雖然是白案,但誰說白案就沒的學呢。
白葉之前發面揉面都是憑自己興趣來。現在跟著溫靜茹打下手,又學到了不少東西。
尤其是白葉還就栗子面窩頭和溫靜茹探討了一番,得到了不少有用的建議。
三套鴨高原沒整幺蛾子,就按照最正宗的口味制作,外面的賓客里若是有高興茶樓的老客,一定一口就能吃出來。
同樣的,舒曼和柳鴻也是如此。
不過中途趙桐虎又來了趟,“白葉,你們中午有丸子么?”
“丸子?沒有,咋了。”
“中午來一位老朋友,最愛吃丸子。大丸子小丸子都行。”
“哪里人啊?”
“哪里人不知道,但是歲數不小了,得有七八十歲了。”
“行,我知道了。”
白葉想了想,現在其他人都忙著,可能就他和柳鴻比較清閑。
“柳哥,咱倆合作一把?”
“做什么?”
“丸子!”
“好啊!”
白葉和柳鴻兩人研究四喜丸子。
四喜丸子個大,因一盤有四個而得名。
白葉之前宴席上也做過,雖然做的也是魯菜,但是他那是魯菜傳到東北三省之后的改良版本,味道和正宗的總是有些差別的。
柳鴻的派系,其實也不是擅長做丸子的。他們派系更擅長海鮮之類。
除了一道蔥燒海參之外,柳鴻還要做一道糟溜魚片。
不過到底是魯菜傳人,兩人合作起來,這菜反正比白葉自己做要更正宗一些。
四喜丸子個頭大,直接炸很難炸透,白葉他們老家這邊的做法就是先入油鍋炸定型之后,就要上鍋再蒸。
兩人商量之后,覺得這老人家上了歲數了,光是蒸的可能還不夠。
正好舒曼從旁邊經過,“那就用傳統的煨。還可以在周圍加一圈豆腐丸子。”
“好主意啊,就這么干!”
白葉和柳鴻擊掌,于是兩個人琢磨變成了三個人做。
小火慢慢煨著,不光更入味,還能讓獅子頭更加的松軟易入口。周圍還加上了一圈小丸子做裝飾。
還些丸子都是豆腐制作的
豆腐碾碎調味再團成丸子狀油炸定型,既能裝飾,也可以增加風味。
何況這豆腐丸子,跟肉一起,還吸收了肉味。
吃了純肉的大丸子,再嘗嘗豆腐做的小丸子,各有各的美妙。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幾道大菜都已經進入了最后步驟。
今天高原就這一道主菜,主要是十五桌就是十五只三套鴨,他們也沒有小工,光自己盯著就耗費不少時間了。
柳鴻那邊輕松一些,他的海參已經泡好,正在炸蔥段。而且十五桌,也不可能一人來一條海參。最后還是要切開的。
所以他這邊還算輕松。
舒曼做的豆腐菜有三道,一道菌菇豆腐湯慢慢煨著,另外一道是軟燒豆腐,還有一道是和白葉他們聯手的四喜丸子配豆腐丸子。
這里面溫靜茹做的是飯后甜點,所以沒有太大的壓力。
白葉因為只有一道扒肘子,且不用他盯著,所以桌上的其他炒菜基本都是他來做。
因為他擅長做大鍋菜。
“白葉這一招真是厲害!”
“是咱們學不來的。”
“這么大一鍋,我都有點不知道放多少調味了。”高原也驚呆了。
只有舒曼見識過白葉的餐館里那一遛的大鍋,知道白葉這一鍋至少能出七八桌的菜,炒兩鍋就足夠了。
因為宴席上菜品講究擺盤,量不大。
三套鴨作為主菜,菌菇豆腐湯、軟燒豆腐、四喜丸子、蔥燒海參等大菜快要出鍋,白葉這邊扒肘子也火候足了。
“前面菜已經上了,小炒準備。”
白葉這邊一道道炒菜上桌,和其他的菜交叉著上,速度保持著微妙的平衡。
此時前面的宴席大家表情都有些微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