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凝在別的方面機智過人,可在這些方面,沒什么經驗,太容易被王逸騙了!
通話結束,王逸開著車直奔省立醫院,路上卻在想手機和芯片的事。
實際上,做服裝比做手機都賺錢。
不管是銷量,還是利潤,都是如此。
但王逸依舊得做手機!
因為手機牽涉的利益,不只是銷售手機得到的硬件利潤!
還有背后的一系列生態衍生利潤,和移動互聯網的戰略布局!
當下最大的風口,就是移動互聯網。而移動互聯網的門戶,就是智能手機!
不管是蘋果華為,還是小米ov,都是靠著智能手機做到巔峰!
而2011年智能手機剛起步,是做手機的最佳節點!
誰家手機銷量高,誰掌握的移動互聯網入口就多,就能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和利潤,就能衍生無限未來!
這是戰略布局!
比如大名鼎鼎的蘋果稅,不管任何軟件的充值,收益,蘋果都得收取30%!
為什么?
就是蘋果用戶規模龐大,各大軟件開發商離不開蘋果系統,離不開蘋果用戶。
哪怕被收稅,也得被迫接受!
此外,手機的生態衍生收益,也是一筆天文數字。
比如各大系統的廣告收益,應用商店收益,還有書城收益,游戲收益……
比如系統廣告,小米書城,華為書城,小米游戲等等,這些都是利潤!
并且源源不斷地產生,長期下來,比賣手機賺的都多。
因此,服裝必須做,要國際化。
手機也得做,也要國際化!
至于芯片問題,王逸初步計劃選擇高通,但也在考慮英偉達。
長遠看來,移動處理器,高通完勝英偉達。
但讓高通一家獨大,終歸不是好事。
但凡英偉達也能做大,高通也就不會壟斷處理器市場,不會那么囂張,不會價格連續暴漲,還要收取整機百分之幾的高通稅!
畢竟有競爭才有壓力。
實際上2011年的高通處理器,算是翻車了,并不突出。
和英偉達、德州儀器相比,優勢不明顯。
而2012年英偉達更是全球首發四核處理器,比高通還厲害一些。
直到13年,英偉達tegra4處理器全面翻車,高通800系列處理器異常卓越,高通才大獲全勝。
隨后,英偉達退出,三星處理器偏安一隅,聯發科短暫輝煌后歸于平淡,高通才全面壟斷,賣高價,收高通稅!
但2011-2012年的英偉達處理器和高通處理器,差距不大,甚至領先一點,還便宜得多!
王逸都在想,要不要扶持下英偉達,讓英偉達和高通競爭到底,打破高通壟斷!
只要星逸手機大量采用英偉達處理器,王逸就成了英偉達的大客戶!
比如一次性下單五百萬枚英偉達處理器,老黃都得來親自給王逸站臺,喊上幾句:
“星逸手機,宇宙第一!”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