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這么便宜。
畢竟成本只有幾毛錢的東西。
這便是自研的威力。
像是北斗終端芯片,最初咱們做不了,外國賣1000人民幣一顆。
等我們量產出第一代自研的終端芯片,外國企業就把價格降到了500元一顆。
等我們量產出第二代自研芯片后,外國企業再度降價到200元。
接著100元,50元……
幾代之后,國產終端芯片全面追趕上了外企芯片,他們就把價格降到了6元。
沒錯,當年1000元的終端芯片,后來只要6元,還求著我們買。
畢竟他們的研發成本早就攤薄了,如今總成本也就幾毛錢,別說賣六塊,賣一塊都有得賺!
芯片這個東西就是這么特殊,物料成本很低,關鍵看研發成本和產量!
同樣,快充芯片c1和智能家居soc芯片h1,都是差不多的價格。
若是量產一億顆,攤薄下來每顆的成本只要1元!
王逸很想直接整上1億顆,可也得計算下能不能吃得下。
念此,王逸開始細細盤算。
快沖芯片c1和電源管理芯片p1的需求量,都得看接下來星逸手機、星逸平板,以及星逸電視的銷量。
其實,充電芯片也是電源管理芯片的一種。
兩者的區別,不過是充電芯片只負責充電管理。
而電源管理芯片,則負責整個電源管理,比如在某些操作下,斷掉部分電源供應。
最簡單的,息屏時,只斷掉屏幕的電源控制,但手機其他元器件的電源供應依舊,這就是通過電源管理ic實現的。
隨著手機的升級換代,需要的電源管理芯片也會越來越多。
一部3g手機,只需要兩顆電源管理芯片,就足夠了。
而一部4g手機,則需要4-6顆電源管理芯片!
一部5g手機,更需要8-10顆電源管理芯片!
當下的xphone和星逸平板x1,都是用的兩顆高通的電源管理芯片。
而xphonepro和星逸平板x1pro,都是用的英偉達的兩顆電源管理芯片。
可到了星逸二代,電源管理芯片就得增加了。
哪怕星逸二代不做4g,依舊是3g手機,都得需要2顆電源管理芯片p1,再加上一顆快充芯片c1。
若是做4g,那就是4-6顆電源管理芯片p1,再加上一顆快充芯片c1。
不過2012年的手機,沒必要上4g。
畢竟國內的4g是2014年開始商用的。
今年的iphone5也不是4g手機。
無他,前世的iphone5用的高通基帶,支持4g頻段,但是用的高通收發器卻不支持4g,收不到4g信號。
因此iphone5只是一部3g手機。
到了明年的iphone5c和iphone5s,才支持4g。
同樣,星逸手機也沒必要急著上4g。
雖然歐美4g早就開始了,但國內4g得2014年,星逸手機又不能出海,明年下半年再上4g都不著急。
如此說來,接下來一年半內,一部星逸手機需要兩顆電源管理芯片+一顆快充芯片。
星逸平板也是這樣。
算算時間,電源管理芯片p1,三月份試產成功,正式量產,最快四月份就能用到星逸手機,星逸平板上。
都有了自研的芯片,當然沒必要繼續采購高通和英偉達的電源管理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