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l2輔助駕駛和l4自動駕駛,王逸都做。
沒辦法,今后星逸科技要做新能源,輔助駕駛必不可少,不得不做。
同樣,星逸科技旗下有高德打車,若是不做l4自動駕駛,一旦百度的自動駕駛落地,滿大街都是蘿卜快跑無人出租車,那高德打車就徹底崩了,就得破產!
旗下的數百萬網約車司機,就得集體失業。
為了讓這些人有些出路,l4自動駕駛,王逸都不得不做!
畢竟百度的蘿卜快跑是不留活路,而王逸的l4自動駕駛落地,還可以賣給高德老司機,讓他們有份穩定收入!
可以讓高德打車對抗百度的蘿卜快跑!
因此,l2和l4,王逸都要做。
好處是,王逸有高德導航,有高德打車,在數據庫和無人駕駛算法訓練上,有著華為百度都沒有的優勢。
最簡單的,百度、華為為了訓練無人駕駛算法,需要弄很多車,天天到處跑,采集數據,訓練算法,一代代迭代更新。
不只是算法更新,還有設備的更新。
而星逸科技就簡單多了,數百萬高德打車司機跑遍全國各地,簡直就是數百萬行走的繪圖車!
完全能夠做到地圖最精確、最迅速的實時更新。
還有高德的精準地圖加持,不管是l2,還是l3,l4,都沒壓力。
至于造車?
還得是自己來!
前世哪怕是華為,和第三方合作,都四處碰壁,四處被坑,直到最后牽手瀕臨破產的小康汽車,才有了問界。
王逸可不想受這個窩囊氣,還是星逸品牌,親自下場造車。
而造車資質,就成了大問題!
新能源造車資質有兩個資質,一個是發改委的大資質,另一個則是工信部的小資質。
這兩個資質,都不好拿。
比如發改委的大資質,需要具備融資能力、研發能力、生產能力、品質保障與服務能力,且具有正向研發能力,擁有相關發明專利,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等設計開發、試驗檢測、監控能力。
除此之外,還要兩年內建廠,三年內開售車輛。
不過2015年-2017年,官方曾放開了資質條件,發放了足足15張新勢力資質。
但2017年后迅速收緊,以后再想造車,就和ott牌照一樣,只能砸錢收購了。
王逸準備盡快開始布局,投入巨資,盡量在兩年內組建起班底,儲備技術專利。
三年內拿到資質、建廠,四年內開售,也就是2016年左右,星逸汽車上市。
這個時間點正好。
畢竟新能源前期電池成本降不下來,技術突破不了,續航短,發力早了也意義不大。
前世,新能源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2017年之前,新能源的探索期,油改電為主,微型車為主,騙補貼為主。
第二階段,2018年到2020年是行業洗牌出清期,隨著補貼下降,微型車遭遇暴擊,純電和插混開始發展,特斯拉引入,鯰魚效應開始。
第三階段,2021年后,競爭和爆發期。國產新能源迎來大爆發,技術、品質、體驗全方位提升,瘋狂吞噬油車市場。
至于第四階段,必然是電油移位。電車、混動續航大幅度提升,成本大幅度降低,市場份額超越油車,取代油車。
而最有意思的,就是2016年左右,官方給予新能源大量補貼,大力支持新能源發展。
結果一眾企業不珍惜機會,反而粗制濫造,騙取補貼。
做的產品哪是新能源汽車?明明是老頭樂!
逼得官方都不得不引入特斯拉這條鯰魚,清洗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