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他,王逸要做的不是組裝汽車,而是自研三電系統,自研電動機、動力電池、電控系統!
王逸繼續道:“無人駕駛的研發,是一個更加漫長的過程。”
“我們先進行l2級的輔助駕駛,等高德地圖精確度提高后,同步推進l4級自動駕駛的研發。”
“未來,有高德地圖的數億用戶,和高德打車的數百萬車主,天天提供數據,我們的自動駕駛數據庫更新最快、最及時、最完善,只要算法也跟上,也能成為第一個做出l2級、l3級、l4級的企業!”
“星逸汽車,作為星逸科技未來最重要的戰略核心,我親自掛帥。只準成功,不準失敗!”
“是!”眾人紛紛應道。
眼下星逸手機已經做到了第一梯隊,星逸平板也是。
這個時候上線星逸汽車,提前布局,也是合乎情理。
畢竟汽車比手機復雜得多,若是組裝汽車還好,兩三年就做出來。
但自研三電系統,那就難了,沒有個四五年,都難。
但總得有人做。
前世華為做到了,這一次,星逸科技同樣能做到!
“星逸汽車研發中心,盡快招人,盡快組建。還有無人駕駛算法,也抽調精銳骨干,盡快提上日程!”
王逸一一囑咐道。
散會后,又將簡子妍留下:“子妍,接下來你大力挖人。不只是國內的,海外的特斯拉,博世之類的,能挖動的都挖。”
星逸半導體為什么能發展那么迅速,彎道超車,超越華為海思半導體?
原因很簡單,海思是自己招人,自己從頭搞,一點點試錯。
而星逸半導體直接招的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的大牛和團隊,站在德州儀器的巨人肩膀上前進,自然發展更快,更迅速。
同樣,汽車的研發也是如此。
投資了比亞迪,王逸不好意思從比亞迪挖人,就直接挖特斯拉和博世的人。
特斯拉毋庸置疑,和比亞迪一樣,都是新能源汽車巨頭。
當然,所謂的特斯拉公開技術專利,讓國產新能源飛速發展,甚至沒有特斯拉公開的專利,國產新能源就造不出來這些話語,都是屁話而已。
實際上,特斯拉在2014年才公開了200多項專利,而比亞迪早在2003年就造出了混動電動車。
這樣說來,比亞迪才是新能源鼻祖。
此外,特斯拉公開的那些專利對國產車沒多少價值,大都是一些抵押出去的專利,并且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
說白了,你要用,都得服從特斯拉的各種限制,結果到頭來,還不如自己搞來得實在。
更主要的,真正核心的專利,傻子都不會公開。
比如比亞迪的di技術,不可能公布!
因此唯一有價值的,還是挖一些特斯拉的研發人員。
至于博世,更不用說,汽車頂級供應商。
雖然博世沒有親自下場造車,但各大品牌都離不開博世的產品。
從這兩個方向挖人,無疑效果最好。
“董事長,您放心,這事交給我了。”簡子妍應了下來:“對了,明天京東劉董來拜訪您。”
“對,還有京東的事!”王逸記起這茬。
新能源現在開始布局,四五年后才會上市。
而當下的星逸智家,才是迅速推進的。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