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續一直在1700億和2000億之間波動。
反倒是前世的小米,2015年只有600多億,2016年1100億,2018年1700多億,隨后2000億,2400億,2800億,3200億,2700億……
后續在2700億-3200億波動。
其中,不算小米手機、平板、筆記本等產品,單是米家智能家居iot的營收,都超過600億。
同樣,2016年,星逸智家做大做強,年營收千億,有希望,但也有壓力。
保險起見,王逸開口道:“理論上沒問題,不過既然都是島城的業務,把星逸電視也算上,一起結算吧。”
聶主任點點頭:“沒問題。那就是星逸智家+星逸電視,四年納稅總額達到80億!”
“可以。”王逸應了下來。
原本星逸電視產業園和星逸智家產業園分開計算。
星逸智家投資60億,四年對賭,一年納稅15億。
星逸電視投資20億,四年對賭,一年納稅5億。
原本15+5億,現在一年20億,看似總額沒差別,但計算方式卻差距很大。
最簡單的,星逸電視營收高,很容易實現一年5億的所得稅,而星逸智家不好說。
如今合在一起計算,那就更穩妥了。
加起來一年20億,就要星逸智家、星逸電視1300億的年營收!
壓力不小,但是有希望。
畢竟是四年以后。
等到2016年,星逸智家+星逸電視發展壯大,全球開花,要是達不到年營收1300億,比不上格力,王逸都覺得丟人!
有壓力,才有動力!
簽完協議,接下來就是走流程。
這種事官方出面,那就容易多了,王逸只用等著工廠一一交付好了。
不過接下來,星逸智家,必須全面沖刺。
除了現有的項目,其他項目也得盡快研發。
哪怕是空調,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等等,都得做!
否則2016年沖不到1300億年營收!
小米年營收能超越格力,沖到三千億,iot就占了四分之一。
如今王逸起步更早,做得更極致,更高端,完全可以發展得更好!
為此,回到星逸智家總部,王逸直接召開了高層會議:
“今天,我和島城領導做了一個驚天豪賭。”
“賭注有多大呢?”
聞言,眾人都來了興致。
王逸拿起馬克筆,在后方的寫字板上,寫下一個數字:“2000!”
“這是什么意思?”
一時間,眾人都疑惑了。
王逸直接道:“這個數字,2000畝!”
“今天和島城剛簽約,島城會將我們的星逸智家產業園,從當下的200畝,擴張到2000畝!”
“什么!”
“2000畝!”
一時間,眾人都興奮了。
2000畝的工業園,放在全球的電器行業,都是第一梯隊了。
當然,沒法和汽車工業園比,畢竟汽車占地面積大,工序也復雜。
“別高興得太早。”王逸打斷眾人的興奮:
“這2000畝工業園,造價60億,再加上隔壁的星逸電視工廠造價20億,總共80億。這80億都是有對賭協議的。全面投產后的四年內,要實現不少于80億的納稅收入,誰能告訴我,得是多少營收?”
這時,一位研發總監脫口而出:“四年80億納稅額,也就是5200億營收!平均一年1300億!”
“沒錯!”王逸點點頭:“這就是接下來星逸智家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諸位前途無量,獎金拿到手軟。實現不了這個目標,諸位的獎金,還有員工的獎金,都會拿出來填窟窿。缺多少,填多少!一年填不完,那就填四年,四年不夠,那就填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