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王逸之前不知天高地厚的提議,官方提前布局,提前攻堅,完全可以在差距小的時候,提前追趕上歐美,甚至彎道超車。
前世,落后得太多。
那時候,歐美euv都更新了好幾代,并且投用了多年,咱們才奮起直追duv光刻機,自然難。
可這一次,大家都還是duv,那就簡單了。
至于阿斯麥的euv,目前還不成熟,正式投用還得好幾年。
因為王逸的提議,提前追趕,前途可期。
“那再好不過,我相信國家機器的力量。”王逸笑說。
像是duv光刻機,星逸科技要做,十年都難。
官方要做,有國家機器全力支持,五年就差不多搞定14納米的duv。
后續不斷迭代升級,逐步提高精準度,達到10納米,7納米,不在話下。
畢竟阿斯麥2003年推出了第一代浸沒式duv1250i,最初也是造45納米芯片的。
后續不斷對duv光刻機的光源、光學系統、套刻精度、溫控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升級。
這才逐漸實現了32-28納米工藝,以及后續的20-16納米工藝,再到10納米節點、7納米節點,以及十年后的5納米節點。
前世duv國產光刻機之所以遲遲不量產,主要原因就是要求高,起步高。
若是只能量產45納米,那意義不大,推出了也沒多少企業用。
十年后,缺的是高端光刻機,不是45納米的光刻機。
但要想量產7納米,甚至5納米,那難度就大了,國產duv都得不斷升級。
因此,國產duv遲遲不推出,就是在憋大招。
不過這一次就無所謂了。
起步早,能量產28納米,就算是非常成功。
甚至量產45納米,王逸都會瘋狂買買買。
畢竟未來五年內,45納米都是主流芯片。
而28納米和20納米,都只是少量的旗艦芯片,只占少數。
相反,更多的芯片都是物美價廉的45納米。
國產光刻機若是能量產45納米,都會很有市場。
但若是十年后才推出45納米的國產光刻機,那就難了。
畢竟十年后的45納米,是真的沒法用。
趙老話鋒一轉:“不過你們低調歸低調,但該有的獎勵一點不少。”
“今后星逸半導體的芯片,全部免稅。”
“星逸半導體盈利前五年,全部免稅!”
“此外,之前小秦和你對賭,2014年年底前,星逸半導若是能成功量產40n,良品率超過85%,再送一個12寸晶圓廠。”
“結果你們提前實現,我們也會提前兌付,并且給你們做到月產10萬片晶圓的超大晶圓廠!”
“謝謝領導。”王逸心情大好,這才是他最需要的。
也是胡老最期待的。
眼下的晶圓廠,目前已經全部交付,但月產能也才2.5萬片。
一片晶圓能切出640顆鯤鵬702芯片,按照90%的良品率計算,也就576顆優質芯片。
一個月也就1440萬顆鯤鵬702。
如果單款手機用,完全夠用。
可問題是,xphone2、xphone1pro、星逸平板x1pro、星逸電視x40、x50,都要用。
那就根本不夠用了啊!
眼下xphone2的月銷量都在千萬,加上水貨,1500萬都不夠。
這就難整了。
可以說,現在的星逸半導體,有廚師,但是沒有足夠多的灶臺,也做不了多少飯!
秦主任笑說:“新晶圓廠的場地,早已規劃好了,如今你們量產40納米,盡快走程序,下個月就能動工!官方大力支持,全力建設,爭取兩年內全部交付。當然,后續的生產線設備,就得你們自己搞定。”
官方只負責基礎建設的投資和地皮的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