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到了10月份,加上水貨也就1500萬臺。
11月份,有雙十一降價促銷的加成,又換芯鯤鵬702,撐死不過1500萬臺。
12月,即便有雙十二,估計最多1200萬。
1月份可能1000萬都不到了。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王逸若是按照2000萬的月產能去準備生產線,去招募工人,去找代工,那就廢了。
從第二個月開始,庫存就高達500萬!
第三個月庫存高達1000萬!
第四個月庫存高達1800萬……
屆時庫存積壓過多,對于任何品牌來說,都是災難。
畢竟增加的生產線都是要花巨資投建的,不能拆了。
擴招的工人也不能說裁就裁了。
還有按照2000萬月產能提前下的元器件大單,都是高價拿貨,也都壓在手里。
后續元器件越來越便宜,王逸也只能繼續用庫存的高價貨。
別的不用說,四個月前庫存的元器件,成本比四個月后采購的能貴40%。
四個月,壓上1800萬臺庫存機,就要多花72億。
而這1800萬臺手機占用的資金成本,按照物料成本2000計算,都要超過360億!
這還不算人力成本,生產線控制成本……
王逸家大業大都扛不住。
因此,開局就產能拉滿,直接備足現貨,根本不現實。
至于說提前生產兩個月,儲備足夠的現貨再開售,那也是傻帽行為。
畢竟兩個月后再開售,元器件成本就降低了20%,相當于王逸準備的現貨多花了20%的成本。
因此,在手機行業就不存在絕對現貨這么一說。
怎么算都是賠錢的。
相反,每次都備貨不足,都斷貨,才是對的。
畢竟元器件采購,手機生產,備貨,都需要時間。
而隨著時間的變化,元器件成本是不斷降低的。
備貨越久,賠的越多。
產能更得考慮后續,不能照著前兩個月的巔峰產能,就直接拉滿,第三個月銷量暴跌會虧得褲子都不剩的。
相反,適當斷貨,適當搶購,反而會降低成本,增加銷量。
說白了,市場如女人,不能喂得太飽,前期七八分飽足夠了,這樣后面剛剛好。
前期就十成飽,后面累死的還是自己。
因此,對于xphone2王逸只在開售前十天,提前生產了500萬現貨。
成本控制最低,前幾天現貨,后面預售,月底實現現貨……
這樣的節奏,成本低,庫存零,銷量利潤都很高,用戶也不用等太久。
同樣,鯤鵬版也是如此。
穩著來沒問題的。
隨后的幾天,鯤鵬版的星逸手機,星逸平板,全面熱銷。
哪怕不如前兩天銷量增加兩三倍,可依舊有著不錯的增幅。
哪怕是增幅最小的鯤鵬xphone2,頂著年度最強手機的名頭,日銷量都維持在45萬臺左右。
比起之前多了50%。
只能說沒了高通apq8064,xphone2反而賣得更好。
足以說明,廣大用戶對于鯤鵬702的接受程度。
這讓星逸手機和星逸半導體兩個部門,全部興奮不已。
但高通總部卻是愁云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