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過去,別說漲薪了,有時候工資都發不出來。
若是繼續留在威盛,聶政暗示的很清楚,最多是不欠薪,想要漲工資,難了。
除非做出成績!
但去了星逸科技總部,待遇直接上漲個50%,都不成問題。
之前的威睿電通就是如此,月薪一萬的工程師,去了帝都直接月薪1.5萬。
今年因為翼龍3000基帶很成功,還要多發4個月的年終獎,16薪,年薪24萬,是之前的2倍!
別看只有四個月年終獎,大部分企業兩個月年終獎都沒有。
而且只是3g基帶,四個月年終獎不低了。
等他們搞出4g基帶,王逸會直接發8個月的年終獎,直接20薪。
同樣,40納米的芯片封測技術含量有限,封測研發團隊也是4個月的年終獎。
等他們搞定28納米的封裝技術,那就是6個月的年終獎了。
威廉姆斯團隊,研發出40納米的鯤鵬702、鯤鵬700soc,直接發6個月的年終獎,18薪。
等喬治團隊研發出28納米的鯤鵬902soc,八個月年終獎,20薪。
而胡老的晶圓廠研發團隊,實現40納米工藝量產,也是8個月的年終獎,直接20薪。
等到實現28納米工藝量產,12個月的年終獎,24薪,直接多發一年的薪水!
對于芯片研發,王逸一向舍得砸錢。
只是得分技術含量,分等級檔次。
還得分時間。
像是鯤鵬902,明年三月份流片成功,八個月年終獎。
明年六月份流片成功,只有三個月年終獎。
若是明年九月份流片成功,那沒年終獎了,喬治都得下課。
整個鯤鵬902團隊的高層,也得大清洗一波。
說白了,做出業績,大家都拿幾十萬的年終獎。
做不出業績,集體炒魷魚!
王逸不是慈善家。
年終獎的作用,是激烈技術的突破,不是讓員工一波暴富,不思進取。
真發太多了,反而不利于下一代技術的研發。
畢竟都有錢了,怕是很多人都不想夜以繼日地奮斗了。
業精于勤,荒于嬉。
更主要的,研發部門人很多,不是幾十人,也不是一二百人。
單是手機芯片的幾個研發團隊,加起來就上千人了。
一人發20萬年終獎,就是2億。
而這樣的部門,星逸科技還有很多,要發都得發。
王逸都不得不按規矩來,對標bba和華為,略高個30%就可以了。
高太多了,也容易搞亂職場水平。
凡事過猶不及。
就像十年后,都說00后整頓職場,結果沒兩年,00后連職場都沒有了。
40%的碩士,可能都找不到工作。
眾人開始忙碌,聶政則和總部來的人,開始統計威盛的資產。
隨后,聶政撥通王逸的電話:“董事長,威盛已經全面接收,不過有意外發現。”
“哦?”王逸來了興致。
“董事長,威盛收購過三家企業。1999年,威盛收購了cyrix,成為僅次于英特爾和amd的第三大cpu廠商。”
“2000年,威盛收購了s3的圖形部門,成為僅次于英偉達、amd的第三大gpu廠商。”
王逸沉默了:“……”
他都忘了威盛這么牛逼,還收購了曾經的gpu霸主s3graphic。
當然,是2d時代的霸主,摁著英偉達虐。
到了3d時代,就有些跟不上時代了,再加上決策錯誤,也沒法再和英偉達相提并論了。
也正是因此,一代gpu霸主s3graphic,在多年后銷聲匿跡。
“董事長,威盛還收購了taur(半人馬),不僅獲得了大量的cpu技術和專利,還有有一個海外的半人馬研發團隊。”
聶政繼續道:“此外,在漢城,還有一個威盛的研發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