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笑說:“小時達全面上線餓了么和抖音,從此,購物必須出門,必須去商超,必須自己采購,必須排隊結賬,必須自己運回來的時代,徹底終結!”
“今后大家不管是想要購買零食飲料,還是生鮮百貨,甚至藥品、五金等等,都可以抖音、餓了么下單,非高峰期半小時左右送貨上門,高峰期一小時內送貨上門!”
雷鳴般的掌聲響徹全場,眾人興奮不已。
小時達,不僅是王逸前世最喜歡的功能,也是年輕人最喜歡的功能。
這代年輕人,能省事,絕不費事!
部分中老年群體,也很喜歡小時達。
另一部分中老年群體之所以抵觸這些便利服務,究其原因,一來是不會用,不會點外賣,不會用小時達。
人們對于自己不會的東西,往往傾向于徹底否定……
二來,借此埋汰年輕人“懶”。
他們那代人年輕的時候,為了買個東西,要走十幾里山路,一個多小時去鎮上購買,還要等五天一個大集,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
再看現在年輕人吃飯有外賣,購物有小時達,一鍵下單,在家躺著玩,半個多小時就送上門了,簡直太滋潤了。
再和自己年輕時候受的苦相比,心里肯定不平衡。
自然會說年輕人什么都網購,太懶了,甚至是垮掉的一代……
十年前,大家說80后是垮掉的一代。
現在,又說90后是垮掉的一代。
十年后,還會說00后是垮掉的一代……
實際上,只是80后,90后,00后的玩法升級了,產業全面升級,生活方式也全面升級,根本不用像老一輩那樣受苦受累又效率超低。
但經歷不同,見識不同,就導致老一輩覺得年輕人不能吃苦,垮掉了……
年輕人就覺得老一輩格局打不開,生活條件好了,還要沒苦硬吃……
雙方求同存異,互不干涉,那還算和睦。
但明明道不同,還要干預彼此,就會導致關系惡化,甚至親情破裂,矛盾突出……
或許最好的結局方式,就是距離產生美,各自安好。
只是過去,很多年輕人不會做飯,也懶得去超市采購,想要獨立生活,都有難度。
而外賣和小時達的出現,給了年輕人‘離家出走’和‘自立門戶’的底氣和方便。
只要有一份工作,有穩定收入,吃飯點外賣,購物小時達,再也不用在家‘受父母的氣’。
王逸清楚,這將是未來的常態。
哪怕在一個城市,很多年輕人工作了,都不想和父母一起住。
兩代人的生活習慣,差得太大了。
單是依托年輕人,外賣和小時達都有無比輝煌的前途,比團購還輝煌的前途。
連阿里總部的杰克馬,都目光深邃起來:
“小時達,有點意思,還有餓了么外賣,感覺也不錯,我們阿里要不要也布局一下?”
副總裁卻是果斷反駁:“不太好吧,董事長,這玩意投資太大了,需要養的騎手太多了,根本不賺錢!”
其他高層也紛紛開口:
“是啊,董事長。去年餓了么那么高的營收,利潤卻寥寥無幾,甚至差點賠錢。沒辦法,九成九的利潤都讓騎手賺走了。”
“說白了,外賣這玩意就和京東物流一樣,底層員工太多,負擔太重,沒多少前途。”
聞言,杰克馬點點頭:“有道理,我就看不上京東物流那一套,養那么多快遞員,年年虧損。外賣也得養那么多外賣員!算了,還是集中精力,發展口碑團購,先干死美團再說!”
副總裁松了口氣:“對,干死那個反骨仔為第一要義,沒必要進軍外賣和小時達,養騎手太費錢了。”
阿里上下一致反對,連一向有遠見的副總裁莫易,都壓下支持做小時達的話語。
對于這種高投入的領域,阿里一直反感。
所以淘寶做了那么多年,也沒想整個自營物流,就是不想投入太多。
而王逸避開了團購的千團大戰,錯位競爭發力外賣和小時達,戰略定位就比其他巨頭長遠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