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膠還沒突破,光刻膠工廠也得提前開始籌備。
“你們做好方案,等到技術有一些突破,我就去要支持!”王逸笑說。
一旦arf光刻膠有一些突破,但凡放出點聲去,地方就開始沖刺了。
這些高端項目,不只是gdp和高端就業,還是輝煌的政績。
沒有誰能不眼熱。
最簡單的,你弄個汽車工廠,高層不在意。
但你弄個28納米晶圓廠,弄個arf光刻膠廠,各層次領導都會來視察,央視新聞都會報道!
含金量不同!
“胡老,還有收購光刻機的事,全力推進,咱們那么多晶圓廠,都需要提前囤。”
“好!”胡老應道。
安排好這些,胡老和朱長林各自離去,王逸卻是陷入沉思。
如今28納米突破了,14納米有胡老在問題不大。
畢竟突破半導體行業20納米魔咒的核心,就是胡老創新的鰭式場效應晶體管!
也正是因此,胡老的學生梁老,帶著三星這個差等生,實現了彎道超車,超越了臺積電這個優等生,在2015年率先突破14納米工藝。
不過王逸覺得,胡老作為創始人,效率更高。
說不定比三星還快。
這是一場師徒之爭!
明年年底前再實現硅片量產,后年實現arf光刻膠量產,那基本就穩妥了很多。
至于光刻機……
王逸嘆了口氣,這玩意太復雜了,太難,得官方布局。
王逸能做的,就是投資,促進。
arf光刻膠,大硅片,都屬于那種砸錢挖人就能搞出來的。
但光刻機數萬個元器件,不是研發出來就完了,而是要將數萬個上下游產業鏈全部打造起來了,而且大都是高精尖產業。
這太難了,難如登天!
王逸都有心無力。
老米都玩不了。
真的!
讓老米不依靠其他國家,獨立搞光刻機,別說euv光刻機了,連duv他們都難搞不出來。
哪怕是阿斯麥,都是很多國家,數十個半導體巨頭,合力奶起來的。
而想要獨立搞出來,真的太難了,也只有夏國這種工業強國,全產業鏈強國,才有希望。
但難度也很大。
“星逸科技研發光刻機,不現實,還是官方布局吧,到時候我們也投資一批人才和資金,加快整個進程!”王逸喃喃自語。
他能做的,也只有投錢投人,一起搞!
單獨搞得話,簡直是做夢!
不過eda工業軟件,已經在研發中了。
準確說,去年十月份就開始了,但難度也很大,還得繼續燒錢,繼續熬。
王逸估計,最起碼得三年的時間,甚至更久!
不過無所謂,慢慢熬吧。
再差也比前世好的多,快得多!
即便是三年,也就是2015年搞出來,夠用了!
不過光刻機購買的事,單是星逸科技和胡老出面,還不太夠。
這樣太集中了。
雖然都是落后一點的duv光刻機,也太集中了。
念此,王逸撥通趙老的電話:“趙老,有事得麻煩你。”
“王董,沒什么麻煩不麻煩,你說就是!”趙老爽快道。
“是這樣的,我們發展太快,預計2015年就會爆發科技戰,到時候光刻機就是問題了。”
“2015年!”趙老面色大變,卻是毫不懷疑王逸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