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地輟學不說,還不務正業。
前段時間打著爺爺病危,給爺爺看病的名義,找親戚四處借錢。
一看老爺子病危,能不給湊點?
結果湊了六七萬,才發現老爺子身體硬朗著呢。
東窗事發,再找這小子,人早卷錢跑路,不知道哪里瀟灑去了。
氣得孫志勝高血壓都差點犯了。
上次王慶之回家,說起這事,孫志勝都想哭。
對此,王慶之也無奈,只能再三安慰。
王逸得知前因后果,嘆了口氣:“能說什么?家風問題啊。”
“家風?”王慶之一時語塞。
王逸淡淡開口:“孫廣毅家里,從爺爺輩就不重視教育,他們的家風就是如此。運氣好,后代和孫叔一樣勤懇,辛苦一輩子。運氣不好,就是孫廣毅啊。”
王慶之一時語塞,驀然發現,孫志勝和哥哥,弟弟,妹妹,都是小學畢業,最多初中畢業。
下一代,孫廣毅初中輟學。孫廣毅叔伯家里的孩子,也都是85-90后,也都早早地不上學了。最有出息的一個女孩子,也只是勉強上個大專。
一代傳一代,代代不重視學習,不重視教育,導致代代……
與之相反,王慶之小的時候,老爺子常說‘你們幾個臭小子,盡管念書,盡管考,爹砸鍋賣鐵也得把你供出來!’
孫志勝家里,就成了‘混得好不好,學歷不重要。人家那誰誰小學文化,都成了大老板!’
“還真是家風問題。”王慶之不由地感慨起來。
往上數三代,基本上都是農民。
但有的人在父輩崛起,進城發展。有的則在王逸這一輩,也就是80-90后崛起,進城發展。
當然,未來的00后、10后也是如此。
今后農村老齡化,城鎮空心化,只剩下一群老人曬太陽。
至于年輕人,能出去的都出去了。
很少會依舊窩在村里。
畢竟鎮上的小學,甚至中學都沒了,別說三級醫院,連一級醫院都沒有。工作沒有,什么配套都沒有,實在是待不住。
但像孫廣毅這樣的存在,也只能四處跑,最后騙來的錢花光了,大概率還是得回村繼續呆著。
他這一代如此,他的下一代,不出意外,也會如此。
家風或者觀念,非常重要。
像是王逸的爺爺,也沒多少墨汁,也是普通老百姓,種地搬磚,養家糊口。
但即便如此,在三四十年前,就堅定地認為讀書能改變命運。
七鄰八舍看到孩子輟學打工拍手叫好,王慶之也想去打工緩解家里負擔,結果差點被老爺子打斷腿。
愣是逼著回去讀書,最終上了那個年代的大專。
這才在縣城有一份不錯的工作,買房買車,安家落戶。
這種家庭,只要不出意外,父母給出個首付,下一代努力一點,去市區安家落戶,沒多少壓力。
前世的王逸就是如此,即便沒有重生,不是星逸科技董事長,只是普通打工人,也是一畢業,父母就準備好了錢,給買了房子。
只是市中心的小房子和大東郊的大平層,王逸選擇了后者。
一大家子人吃了豐盛的午餐。
“爺爺,家里還是冷,這樣,下午和奶奶收拾下,跟我們回去住吧?”王逸開口道。
老爺子擺了擺手:“過年,還是在老家有年味,去市區沒意思,沒幾個認識的人。在老家,我和那些老朋友,下象棋,拉呱,曬太陽,多舒服。”
奶奶也開口道:“小逸啊,你們別擔心,家里有空調,也不冷,我們凍不著。在家有院子,天暖和了,我們種點菜,既鍛煉了身體,自己種的也健康。”
王逸啞然,王慶之也笑道:“沒事,兒子,別擔心。我和你媽就住在縣城,開車20分鐘就回來了,只要沒特殊情況,每周我們都回來。還有你大伯,也經常回來,不用擔心。”
王逸在市區,也給父母買了大平層。
但是二老都不去住,依舊住在縣城。
不僅是離著工作單位近,周圍更熟悉,最主要的就是離著爺爺奶奶,姥姥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