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反應之下,所有產品都因此熱銷。
實際上,用戶一旦因為某個產品做得好,就會喜歡上一個品牌。
而一旦喜歡上一個品牌,那后續所有的產品都將優先考慮甚至購買這一品牌!
這就是典型的消費者心理。
前世的蘋果,就是這樣起家。
最初的確是靠著iphone劃時代的產品力革新,圈粉無數,全球熱銷。
可后來,iphone擠牙膏,功能配置被安卓超越,但iphone依舊熱銷,就不是靠著拉胯的產品力,而是粉絲!
最簡單的,資深粉絲,用了五年,八年,甚至十年的iphone,你讓他換安卓,有多少人愿意?
同樣,后來的華為,小米,也都是粉絲文化起家。
沒有粉絲基礎,拿什么爵士人生。
沒有粉絲基礎,靠什么發燒?
也正是強大的粉絲文化,華為積累了一大批商務粉絲,不僅高端手機熱銷,問界m9賣得比bba的很多車都貴,但銷量依舊不俗。
同樣,小米也積累了一群發燒粉,su7一出,憑借操控和性能,瘋狂熱銷。
這些人根本不在乎su7智駕怎么樣,甚至有沒有都無所謂,只要加速夠快,操控夠好,馬力夠足,那就行。
購買問界的人,是為了出行的舒適和體驗,非常在意智駕等體驗。
但購買小米su7的用戶,更多是年輕人,速度和操控第一位,像極了當年購買寶馬三系的群體。
結果可想而知,哪怕事故率略高,也不是su7質量不好,純粹是粉絲過于年輕,不夠穩重。
高速限速120,su7加速快,一腳下去,直接干到140,甚至160。
其他人高速120行駛著,隔壁一輛su7過來,壓根不知道多快,但沒幾秒,看不到尾燈了。
沒辦法,部分年輕人就是如此。
事故率能不高嗎?
等年紀大一些,到了三十,四十,成家立業了,就會穩重下來。
屆時就會發現,操控,零百加速根本不重要,舒適性和安全性才是第一。
也正是因此,很多小米的粉絲,年紀大了,穩重了,成了華為的粉絲。
同樣,現在很多蘋果的粉絲,也逐步成為星逸科技的粉絲。
不只是國內,而是全球范圍內。
這直接導致星逸科技的所有產品,全線熱銷。
國際化僅僅十天,海外銷量已經大爆!
很多門店每天都在排隊,從21號國際化開始,到現在,十天多,天天排隊。
而這持續性的排隊,反而進一步增加了銷量。
很多路過的外國人,都因為天天看到排隊,被星逸科技圈粉。
尤其是在看到隔壁的蘋果和三星門店無人問津,如此明顯的對比下,使得星逸科技的知名度和地位,在眾多外國人心目中飛速飆升,迅速超過了蘋果、三星、lg、htc等一眾品牌。
原本不打算購買手機的,都忍不住進店體驗,可一體驗,就被圈粉,最后愣是買了一部手機,甚至一部手機+一塊智能手表+藍牙耳機。
還有的直接從沃爾瑪購買星逸智能電視。
這種全面熱銷之下,星逸科技海外市場份額飛速飆升,營收激增,可蘋果那邊就慘不忍睹了。
蘋果總部。
庫克再度召開緊急會議:
“星逸科技國際化這才十天,我們蘋果的周銷量已經比巔峰時期跌了足足40%,而且跌幅越來越高!按照這樣的節奏下去,下個月我們iphone的月銷量將同比下跌45%,比巔峰時期下滑超過50%!”
“最主要的,這不是夏國銷量下跌,也不是亞太地區的銷量下跌,而是全球銷量的下跌!”
過去蘋果銷量大跌,主要是夏國市場銷量腰斬。
尤其是xphone3和xphone3ps發布后,iphone夏國市場銷量已經比去年同期銷量跌去40%,比之前巔峰時期跌去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