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對我們出手,是必然的,甚至已經開始了。”
王逸看向簡子妍:“子妍,你覺得英特爾會通過哪些手段打壓我們?”
簡子妍想了想:“他們會通過當年對付amd的方式,全面打壓我們!”
“說得不錯。”
簡子妍的表現,讓王逸越發滿意,這個大管家,沒白培養。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這不僅適用于國家,朝代更迭,也適用于企業競爭。
“英特爾還是那個英特爾,立場還是那個立場,當年他們怎么對付amd的,如今就會怎么對付我們星逸cpu。”王逸說道。
“可是當年英特爾對amd的打壓似乎失敗了,amd起訴英特爾,最終英特爾敗訴,付出16億美元的和解金。”簡子妍說道。
2000年左右,英特爾通過返利、威脅oe廠商等手段來打壓amd,要求這些廠商全面放棄amdcpu,只使用英特爾cpu。
amd直接起訴,經過一系列訴訟戰,英特爾敗訴,不得不付出16億美元和解。
王逸卻是擺了擺手:“正是上一次輸了,所以這一次,英特爾只會更加激進,更加瘋狂,更加不留余地!”
“這就麻煩了。”簡子妍有種不祥的預感。
如果是其他企業,那可能還會正面競爭,憑借技術和實力來碾壓對手,光明正大地取得成功。
但換成英特爾這樣的企業,一個牙膏廠,那就完全不同了。
光明正大地競爭,英特爾根本不是星逸科技的對手。
雖然在cpu領域,英特爾有著絕對優勢,但星逸cpu也不差。
更主要的,cpu不是特別重要,大都性能過剩,關鍵還是在核顯的差距。
電腦性能不足,大都是核顯帶不動,沒幾個是cpu使用率滿了,帶不動。
這種情況很少。
而英特爾的核顯性能很差,還是架構決定的差,短時間內都無法追趕星逸科技,更別說超越星逸科技了。
可以說,英特爾在cpu方面的優勢很是有限,并且影響不大。星逸科技完全有希望追趕上來。
但英特爾在核顯方面的劣勢卻是極大,并且致命,又難以追趕。
這種局面下,英特爾會如何做?
正面競爭不是對手,那沒法,英特爾只能用一些不要臉的方法。
而這一直是英特爾的基礎操作。
不管是2000年打壓amd,還是現在打壓星逸cpu。
一樣的操作,一樣的套路!
“這英特爾不思索如何提升自身實力,只想著這些歪門邪道,真無恥啊。”簡子妍憤憤不平:
“如今英特爾復刻當年的操作,準備更加充分,肯定會升級策略,不會讓我們抓住那些把柄。我們想像amd一樣勝訴,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