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英偉達,還是amd,都是差不多的定位和售價。
當然,英偉達還有用于科研、ai訓練的超旗艦顯卡gtxtitan系列,售價8000-10000,目前amd暫時沒有對標產品。
像是星逸ai訓練,就采購了一些gtxtitan顯卡。
不過明年的gtxtitanx大概率就不用采購了,那時候星逸科技自研的ai顯卡也差不多要問世了!
按照行情,rtx960性能堪比高端甜點顯卡gtx970,售價應該在2300-3000。
但作為星逸半導體的第一款獨立顯卡,如果賣到這樣的價位,紙面參數比970低10%-20%,明顯不合適,賣不好。
畢竟970翻車后,都和rtx960差不多,那差不多的性能,差不多的價格,用戶還是青睞老牌巨頭英偉達。
但若是賣到中端主流顯卡,售價1500-2000,那又實在是有點虧!
很快,王逸有了決斷:“為了銷量,rtx960更名為rtx970,宣傳上對標gtx970,但是售價低一些,就賣個2000-2500吧。”
“比中端主流卡貴500,比高端甜點卡便宜500,介于兩者之間,這不錯。”俞龍興很是贊同:“而且這樣的定價,我們利潤比英偉達,七彩虹,華碩,微星,技嘉等都要高很多。”
“是啊,星逸半導體從芯片到散熱pcb全部自研自產,自然比友商利潤高。”
顯卡除了gpu芯片之外,還有散熱模組和pcb(相當于主板)等。
英偉達主要是設計gpu芯片,然后臺積電代工生產gpu芯片。
只有部分公版顯卡,英偉達推出。
其他的顯卡,都是七彩虹,華碩,微星,技嘉等企業采購了英偉達的gpu芯片,再自己做或者定制散熱模組、pcb,就出現了華碩,微星,技嘉等各個品牌的顯卡。
內核gpu都是一模一樣,都是采購的英偉達gpu芯片,都是英偉達設計,臺積電代工,差距就是pcb和散熱模組不同,導致可以發揮出來的性能不同,售價也就差著好幾百。
但星逸半導體不同,目前剛做顯卡,還沒有友商采購。
就只能全部自己來。
從gpu芯片的研發設計,到生產,到散熱模組和pcb主板等等,都是星逸半導體自己搞定,全方位的自研自產。
甚至連銷售和售后,都是星逸科技自己負責。
缺點是什么都要自己來,沒有那么多第三方品牌。
優點也是什么都要自己來,優化、生產、升級、售后等等,都更方便,利潤更客觀。
畢竟友商從研發到生產組裝,分成三家企業,利潤也得分成三份。
而星逸顯卡都是自己整,利潤也都是自己的。
肉都爛在了鍋里!
再加上星逸科技在手機領域積累的強大散熱實力和研發能力,做起顯卡散熱沒壓力,相應的技術和產品,早就生產好了。
pcb主板也早就準備妥當。
就等著最核心的gpu芯片流片,量產。
一旦gpu芯片成功量產,便可迅速開始組裝星逸rtx970顯卡!
隨后幾天,星逸晶圓廠立即開始調試,量產rtx970芯片。
而流片的那一批樣品,更是直接組裝成了顯卡,被顯卡優化部門拿走,進行一系列優化測試。
時不我待,兼容性優化在流片之后直接開始了。
整個顯卡優化部門進入攻堅時期,晝夜兩班倒,停人不停工!
當然,待遇也好的很。
8小時之外的工作時間,全部算加班,全部雙倍待遇。
其他大廠996,一天12個小時,加班費一毛不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