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王逸自然來者不拒。
友商推出搭載星逸rtx970的新機,讓星逸電腦少賣一些,王逸都不介意。
電腦少賣了,顯卡和cpu多賣,一樣的事。
最主要的,星逸電腦產能有限,都像這兩個月一樣超常理熱銷,壟斷市場地熱銷,這不現實。
眼下,即便是銷量最高的聯想、惠普這樣的大廠,筆記本年銷量也就四千多萬臺,臺式機一千多萬臺,加起來五六千萬臺,平均一個月總銷量也就四五百萬臺。
而最近三十天,星逸筆記本一個月賣出去一千萬臺!
星逸臺式機也賣了五百萬臺。
這么恐怖的銷量,趕得上聯想和惠普一個季度的銷量!
可以說太恐怖了,恐怖到嚇人。
星逸新款筆記本、臺式機發售前準備了一千多萬的現貨,本是一個季度的銷量,結果一個月就賣光了!
這直接導致接下來庫存見底。
幸好星逸科技迅速提升產能,增加生產線,還找了代工,但也只能維持月產五百萬的頂級水平。
根本無法維持月銷一千五百萬的超常水平。
不但星逸電腦做不到,換了聯想、惠普也做不到。
全球第一大廠平均月銷量才五百萬,誰能做到月產1500萬?
這不合理,不科學。
星逸電腦同樣做不到。
電腦生產線不是說增就增,說砍就砍。
更不可能11月份月產1500萬臺,12月份就砍到1000萬臺,再下個月就300萬臺,那空出來的生產線,怎么辦?
新增一條生產線的成本可不低,不可能用一兩個月就全部棄置。
相反要維持一段時間的穩定,有序增減。
至于一直維持月銷一千五百萬,這更不現實。
產能不可能短期暴增,與其到時候斷貨,看著訂單賺不到錢,還不如把星逸cpu和顯卡賣出去。
這樣星逸電腦依舊能維持在月銷五百萬左右的飽和狀態,還能額外再賺一些星逸cpu、顯卡的錢。
這同樣非常賺錢!
哪怕是直接出售gpu芯片,都很賺錢。
像是rtx970的gpu芯片,賣給華碩的價格和英偉達gtx970的gpu芯片一個價,高達1300元一顆!
沒錯,就是這么貴。
而成本呢?
英偉達gtx970gpu芯片的物料成本也就500左右,再加上研發成本。
而星逸rtx970的gpu芯片自研自產自己封裝,沒了臺積電賺的那一筆,物料成本更低,只有三百左右。
至于研發成本,英偉達gtx970的研發成本高達4億美金,也就是25億人民幣。
如果gtx970熱銷,生命周期內熱銷1250萬張,那攤薄的研發成本每顆也就200元。
但眼下gtx970顯存門翻車,全面滯銷,可能預期銷量總共五百萬,那研發成本就要高達500元每顆。
這樣一來,gtx970gpu芯片的成本就是500+500,足足一千元。
賣給華碩、技嘉1300元一顆,毛利潤也就三百塊,毛利潤率也就23%。
僅此而已。
而星逸rtx970由于國內各項成本低,導致研發總成本也就只有英偉達gtx970的四成,10億人民幣。
再加上當下星逸rtx970熱銷,生命周期內體量能達到1500萬顆,是gtx970的三倍,攤薄的研發成本也會比英偉達gtx970低得多,只有66.67元!
星逸rtx970gpu芯片的總成本只有300+66.67,不到370元。
同樣1300一顆賣給華碩等廠商,毛利潤高達930,毛利潤率高達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