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星逸地產也可以憑借強大的資金優勢和土儲以及信譽,再度發放公司債,再度募集一筆巨資!
像是前世的萬科,信用極好,負債率低,就在2015年發放了50億的公司債,五年期,一期30億利率3.5%,二期20億,利率3.5%-4.6%!
而恒大就厲害了,2016年發放200億公司債,利率5.8%……
雖然規定公司債不能用于拿地,只能用于償還銀行利息……
但這里面有很多可以可操作的空間,而且貸款那么多,每個月需要償還的銀行利息也是一筆天文數字,用公司債來還銀行,也挺好……
王逸開始盤算這一系列貸款操作下來,能融資多少錢,貸款利率是多少。
首先是星逸銀行的開發貸,自家銀行發放,利率肯定不能高了,基本是按照最低的基準利率4.9%,有些地方還會再給貼息,利率更低,抵押地皮能貸出70%的資金。
如果星逸地產拿地2000億,理論上能貸出1400億。
但可惜,星逸銀行剛起步,壓根沒那么多的錢貸給星逸地產。
即便星逸銀行發展迅速,明年整個星逸銀行的貸款規模可能也就1500億。
哪怕6成都貸給星逸地產,也就900億。
星逸地產理財,利息4%,募資200億……
五年期的公司債3.5%,再募資200億……
三者加起來,一千多億資金,再加上部分自有資金,足夠拿1500億的地!
這是什么概念?
超過了萬科,趕得上全國第一的恒大了!
當然,有必要的話,王逸還會繼續加碼,繼續發理財,發公司債。
星逸銀行發展迅速,貸款余額充足的話,開發貸也可以繼續加碼,甚至股份質押等操作。
從而在2015年拿下盡量多的優質土地,達到2000億的優質土地!
等到2016年開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就要普漲30%-50%了,地價也會暴漲。
2015年不多拿地,2016年徒傷悲,2017年哭死,2018年站崗!
尤其是有了星逸銀行,星逸科技募集資金將更加便利,成本更低。
不管是科技研發,還是星逸地產土儲拿地,資金都將不再是問題,而且成本極低,低到4%左右。
4.9%的開發貸+部分地方貼息,4%的地產理財,3.5%的公司債!
綜合下來,不就是4%左右的貸款成本嗎?
低!
太低了!
簡直是白嫖!
讓其他地產商羨慕到罵娘的低!
村里規定,明確銀行禁止發放土地貸款。
國企、上市地產商還能通過項目抵押的開發貸,基準利率4.9%,上浮10%-30%,也就是5%-6.5%。
而其他地產商沒法拿開發貸,就只能走信托,資管計劃,民間借貸,美元債等途徑。
拿地成本就更高了,很高,非常高!
比如信托計劃,12%-18%的貸款利率,再加上通道費,實際成本很多超過了20%!
資管計劃貸款利率10%-15%。
民間借貸利率18%-24%,甚至更高,純屬中小房企的飲鴆止渴!
美元債利率3.75%-15%,全看企業信用評級。
華潤、中海這種優質央企國企,信用評級高,達到bbb+/a-,美元債利率可能3.75%-5.5%!
萬科龍湖這種bb+/bbb-優質企業,5%-7.5%。
高杠桿的恒大、融創,評級b-/ccc,就要8%-15%了。
正是因此,恒大通過信托+境外發債,拿地利率12%-14%!
融創通過股權質押+資管計劃,拿地利率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