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群一個多月后,他就帶著自己的狐朋狗友們跟一些當地的“藥販子”搭上了線;他們開始在派對的飲料中“加料”,然后讓一些并非是學生的“消費者”把女學生帶進房間乃至帶回家……
大部分受害人,都迫于貝克爾家的勢力、或“道兒上”的勢力、或者因為被拍了視頻……最終選擇了沉默。
于是乎,屢屢得手的貝克爾把這項“生意”越做越大,在道兒上也有了一定的名氣;當然了,比起錢來,他更享受的是在人前報出名字后立刻有人表示“知道這號兒人物”的那種優越感,以及在那個聊天群里炫耀自己的“事跡”時的那種份得意。
今天,又是周末,周五的夜晚,自是一個“派對夜”。
由于在自己的學校和附近幾所高中都已有了些風言風語,貝克爾現在已很難邀請到附近學校的漂亮女孩兒來自己的派對了,所以,他現在每個周末都要去做一件事——發傳單。
可定有人會質疑,這年頭為什么還用發傳單這么原始的方法去請人呢?而且就算要發傳單,也沒必要由貝克爾親自去吧?
其實原因很簡單……首先,選擇發傳單這個形式,可以限制信息流傳的區域;貝克爾當然知道把信息發到網上可以讓更多人看見,但這樣他就會面臨一個問題——比方說,這次派對召開的地點附近有A、B、C、D、E五所高校,他要是在網上發布邀請公告,那今晚這五所學校都會有人來,“受害人”也就平均分布了……盡管這些人不會報案,但她們事后很可能會警告或暗示同校的女生這派對有問題……這樣一來,本周末沒過,這五所學校的“貨源”就得斷絕。
而若是發傳單呢?貝克爾就可以有選擇性地每次只邀請一到兩所學校的人;今天坑完了A、B兩所學校、明天再去C和D,即使有些學生會通過社交媒體去分享派對的消息、吸引來一些他校的人,但那宣傳力度也是十分有限的,遠不及組織者直接發布消息來得有效……他這么操作,就至少能在一個地區用同一個派對場所維持一個周末了。
那么,發傳單這事兒又為什么要貝克爾自己出馬呢?
其一,其他人周五還在上學呢,而他逃課也沒人敢管;其二,他的學生形象可以幫他很輕易地混進任何一所高中或大學;其三,前文也說了,他生得高大英俊,再加上他那一身名牌,自然更容易請到人。
綜上所述,這天一早,貝克爾就按計劃出發了。
他先把自己的跑車停在了學校的停車場,然后拿上一個背包,小跑著就出了校門。
穿過了兩個街區后,他就走進了地鐵站。
貝克爾今天的目的地是市中心附近的兩所高校,計劃是上午下午各去一處,放學前再返回自己的學校開車回家。
而貝克爾所不知道的是,自己其實在出校門前就已經被跟蹤了。
跟蹤他的是一個叫亞當斯的男生,是他的同校同學。
當然了,貝克爾并不認識亞當斯,因為亞當斯只是個小人物,一個再普通不過的高中生——他對前途感到迷茫、對學習感到無力、想要扮酷卻總是弄巧成拙、覺得自己叛逆不羈但本質上也是庸人一個。
要說亞當斯有什么特別在乎的事,那應該就是自己的女朋友了;對他這個年紀的人來說,戀愛有可能是大于一切的……或許多年后他回憶時會發現自己其實也并不怎么喜歡對方,但在當下,他的眼里就只有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