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夠了,你也多吃點,等下走山路很累的。”
“王村長你幫我分擔點,我真吃不完的。”無奈王林便接了過來。
一邊吃著東西,劉蠻一邊問著:“王村長你們村一共多少戶人家?”
“一共五十三戶,家家種地,現在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孩子,年輕人都是出去打工的。”
“這次請你們來,就是想求下社會的善心,給村里修條路,能讓孩子們能到鎮里上學,前幾天下雨滑坡,還塌死了人,每年這種事都有,孩子們上學太危險了…”
棗山村建在綿延的青山之中,家家戶戶都是種地為生的農民,從村子到最近的鎮子,只能靠走的。
山路崎嶇,綿延出去二十多公里,他們這種走慣了山路的人,能走的快一點,三個多小時就能走到。
沒怎么走過的,最少得走四個多小時甚至五個多小時。
有什么事需要上鎮上,來回一趟就是一天時間過去了。
學校在那個小鎮里,村子里孩子們想上學只能步行三個多小時到鎮上。
也幸好小鎮學校有宿舍,可以留宿,但是每周孩子們都得往返回村子。
鎮上的學校也很破舊,接納的是周圍十幾個棗山村一樣山村學生。
即便是有宿舍也是人滿為患,一張上下鋪的架子床,最少得睡四個人,就這住不下。
村子上窮,修不起路,準確來說整個縣里都窮,跟他們差不多的村子有好幾十個,根本照顧不過來。
前段時間下雨了,山體滑坡,一個去鎮上賣核桃的老人被塌死了。
那條僅夠一人行走的小路也被掩埋了。
村子上上下下出動三十多號人,花了四天時間才把那老人的遺體挖出來。
也才把小路通好,讓村里孩子能去上學。
陸陸續續的,王林大致的講了下棗山村的情況。
聽著聽著,許云瑤連飯都不吃了,蹙著眉一臉憂傷,已經幻想出了王林描述出的場景。
然而劉蠻聽到就這一塊兒地方,有十幾個類似棗山村的山村時卻是憂愁起來。
只挖一條路出來,不用打水泥什么的,那么簡單,三四十萬找幾個挖掘機挖就是了。
但是幫棗山村修路了,其余幾個村子得到消息是不是也得找來求助?
你就只救一個?
那么全挖,那最少也是上千萬出去了,這還是只用挖掘機擴寬挖出一條土路來。
如果鋪水泥路,那么得翻個倍出來。
這個錢劉蠻咬咬牙也能拿得出來,但是這還只是一個鎮,還不是當下他們吃飯的小縣城!
這個小縣城類似的鎮又有多少個?
這是不敢想的。
“村上的成年人都在外打工?收入都怎么樣?”劉蠻嘗試性問道。
“也不行,都是大老粗,沒學問,最多也就能維持家里開銷,供孩子上個學,每年農忙的時候還得都回來忙農活,不然家里老人都得餓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